知耻而后勇典故

“知耻而后勇”这一典故源于《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儒家将它与“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同阐述,强调知、仁、勇这“三达德”的内在联系。这里的“知耻近乎勇”意味着勇于面对错误并改正,把羞耻感视作一种积极的力量,鼓励人们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后,积极进取,展现出真正的勇敢。春秋...
知耻而后勇典故
“知耻而后勇”这一典故源于《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儒家将它与“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同阐述,强调知、仁、勇这“三达德”的内在联系。这里的“知耻近乎勇”意味着勇于面对错误并改正,把羞耻感视作一种积极的力量,鼓励人们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后,积极进取,展现出真正的勇敢。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经历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例证。在吴越交战中,勾践战败后甘受屈辱,被囚禁在吴宫。回国后,他卧薪尝胆,以苦为乐,访贫问苦,重用贤才,致力于国家的复兴。经过二十年的励精图治,勾践不仅使国家富强,军队强大,最终还消灭了吴国,成就了他的霸业。这正是“知耻而后勇”的典范,它体现了知耻与勇猛并行,坚韧与智慧并存的精神力量。

总的来说,“知耻而后勇”不仅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激励人们面对困难,勇于改变的重要原则。它鼓励我们在面对失败和羞耻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改正,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2024-06-14
球球词典 阅读 42 次 更新于 2025-07-26 16:42: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为什么说知耻而后勇这话怎么理解

    2. 典故来源: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战败后被吴王夫差俘虏,成为奴隶。但他知耻有勇,在被释放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努力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最终一举灭掉吴国,成为春秋霸主。这个典故生动地诠释了“知耻而后勇”的道理。3. 人生启示: “知耻而后勇”告诉我们,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或在困境面前,我...

  • “知耻而后勇”这一典故源于《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儒家将它与“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同阐述,强调知、仁、勇这“三达德”的内在联系。这里的“知耻近乎勇”意味着勇于面对错误并改正,把羞耻感视作一种积极的力量,鼓励人们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后,积极进取,展现出真正的勇敢。春秋...

  •  深空游戏 为什么说知耻而后勇这话怎么理解

    2、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交兵,越国兵败,越王勾践入吴宫,做了吴王夫差的奴隶,勾践知耻有勇,获释回国后,他卧薪尝胆,访贫问苦,任用贤才,发展生产,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国家富足,军队精壮,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秋霸主。3、启示:知耻而后勇,指的是一种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在困境面...

  •  翡希信息咨询 为什么说知耻而后勇这话怎么理解

    3. 典故的启示: 以越王勾践为例,他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并沦为奴隶后,知耻有勇,最终通过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成功灭掉吴国,成为春秋霸主。 这个典故生动地诠释了“知耻而后勇”的道理,即在遭受打击和磨难后,能够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最终取得成功。4. 对个人的启示: “知耻而后勇”不仅是对...

  •  十七十八666 古语:"知耻而后勇"有什么典故吗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己错就最终到学习礼仪的时候了。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