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功典故

燕然勒功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典故,其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典故内容:东汉时期,将军窦宪率领军队在边境成功抵御匈奴的入侵,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了铭记这一辉煌战功,窦宪命人在燕然山上刻石勒功,以此作为历史见证。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胜利后记录功勋的象征。详细解释:1. 背景介绍:燕然勒功...
燕然勒功典故
燕然勒功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典故,其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
典故内容:
东汉时期,将军窦宪率领军队在边境成功抵御匈奴的入侵,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了铭记这一辉煌战功,窦宪命人在燕然山上刻石勒功,以此作为历史见证。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胜利后记录功勋的象征。
详细解释:
1. 背景介绍:燕然勒功发生在东汉时期,当时匈奴是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患。窦宪作为将领,奉命出征,负责抵御匈奴的侵袭。
2. 战争过程:窦宪采取巧妙的战术,成功击败匈奴,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了留下这一重要时刻的痕迹,他决定在燕然山刻石勒功。
3. 典故意义:燕然勒功不仅是对窦宪个人战功的肯定,更是对古代中国军队勇敢抵抗外敌、保卫家园精神的赞美。这个典故后来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记录重大功勋的象征,用以表彰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
4. 后世影响:燕然勒功的故事不仅被记录在正史中,还广泛流传于后世,成为了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题材,用以歌颂英雄的伟大和表达对功勋的崇敬。
燕然勒功的典故,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和强盛而努力奋斗。
2024-07-10
球球词典 阅读 49 次 更新于 2025-09-10 10:23: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燕然勒功典故

    燕然勒功典故是指东汉时期将军窦宪在边境成功抵御匈奴入侵后,命人在燕然山上刻石勒功以铭记战功的故事。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解释:背景介绍:该典故发生在东汉时期,当时匈奴是中原王朝的主要外患。窦宪作为将领,奉命出征,负责抵御匈奴的侵袭。战争过程:窦宪采取巧妙的战术,成功击败匈奴,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  誉祥祥知识 使至塞上尾联用了什么典故

    《使至塞上》的尾联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具体解释如下:典故内容: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指的是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在这里代指前线。而“都护在燕然”则隐含了东汉窦宪窦宪北击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一典故在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

  •  婉狸教育说 燕然勒功典故

    燕然勒功典故如下: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正好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朝廷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佩金印紫绶,比照司空规格配备属员,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

  • 燕然勒功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典故,其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典故内容:东汉时期,将军窦宪率领军队在边境成功抵御匈奴的入侵,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了铭记这一辉煌战功,窦宪命人在燕然山上刻石勒功,以此作为历史见证。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胜利后记录功勋的象征。详细解释:1. 背景介绍:燕然勒功...

  • wenxuan1410 燕然勒功典故

    的代名词。这个典故在后世中被广泛应用,比如形容在竞赛中取得显著成就,如“中国男子体操代表团在比赛中取得佳绩,期待燕然勒功”,或是赞誉为国付出的牺牲和成就,如“他以燕然勒功的精神,恢复了国家治安,虽死犹生”,甚至激励人们要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如“男子汉应有燕然勒功的豪情壮志”。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