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的典故故事

暗度陈仓的典故故事如下:韩信当了大将,马上调配将士,过去勉勉强强听他指挥的将士们,看他真有本事,都听他指挥。韩信就跟汉王、萧何先商议好,把东征的计划告诉了夏侯婴、曹参、周勃、樊哙等人,嘱咐他们保密,公元前206年夏天,汉王和韩信率领大军静悄悄地离开南郑,叫丞相萧何留在那儿管理政事,收税...
暗度陈仓的典故故事
暗度陈仓的典故故事如下:

韩信当了大将,马上调配将士,过去勉勉强强听他指挥的将士们,看他真有本事,都听他指挥。韩信就跟汉王、萧何先商议好,把东征的计划告诉了夏侯婴、曹参、周勃、樊哙等人,嘱咐他们保密,公元前206年夏天,汉王和韩信率领大军静悄悄地离开南郑,叫丞相萧何留在那儿管理政事,收税征粮,供应军饷。韩信下令,去修栈道,限他们三个月就得完工。
樊哙、周勃督促士兵修栈道。限期又紧,口粮又少,士兵们个个抱怨。樊哙管不住小兵,自己也火儿了。过了几天,上头又派来了三五个工头,还押来了一千名民夫。他们传达汉王的命令,说樊哙、周勃口出怨言,把他们调回去了。新的工头比樊哙他们强,天天督促士兵,栈道没修了多少,汉王要兴兵东征的警报早已到了关中。

雍王章邯听到这个消息,一面派探子去打听修栈道的情况,一面调兵遣将做拦截汉军的准备。汉军的大将是韩信,汉王的将士们都不服气;修栈道的士兵和民夫天天有逃走的,栈道不修通,就算汉军长了翅膀也不容易飞到关中来,汉王可早就嚷着“东征”,真是雷声大、雨点小,把行军大事当作闹着玩儿。
有一天,突然来了个急报,说:“汉王大军已经过了栈道,夺去了陈仓,向这边打过来了!”章邯还有点儿半信半疑,栈道并没修好,汉军怎么能过来?他哪儿知道当初韩信投奔汉王压根儿就没走栈道,他是听了砍柴人的指点,绕到陈仓走小道到南郑的。这会儿韩信用了一个计,叫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2023-12-1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6:00: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陈仓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东汪渣(陈仓区)。2.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策略源自刘邦和韩信的故事。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击项羽时,韩信故意修复栈道,以此迷惑敌人,同时暗中绕道袭击陈仓,取得了胜利。3.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以便在暗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  谷艾文艺苑 成语“暗渡陈仓”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背后的典故如下:来源:成语暗度陈仓最早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违背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将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了先入关中的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计策,在前往汉中时,命令士兵烧毁沿途的栈道,以此向项羽表明自己不再回关中的决心。

  •  在滕王阁感受冬日的蒲桃 韩信在暗度陈仓的典故中,是如何做到的?

    暗度陈仓的故事如下: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张良烧的这条栈阁之道,就是南起褒谷口,经过今陕西留坝县的马道、武关驿,北转下南河、江口,再入红崖河、太白县城、...

  • 1. 暗度陈仓这一典故源自《史记·高祖本纪》,记述了汉王刘邦运用智谋,击败雍王章邯的故事。2. 当时,项羽派遣了三万兵马,加上其他诸侯的追随者,总数达数万之众。他们从杜南进入蚀中,刘邦为了防备他们的袭击,每次离开时都烧毁栈道。3. 为了迷惑项羽,表明自己无意东归,刘邦在八月采用了韩信的计策...

  • 暗度陈仓 历史典故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

其他歇后语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