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国策的典故

1、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3、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4、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
关于战国策的典故
1、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
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4、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5、门庭若市——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一》
6、返璞归真——颜斶知足矣,归反于璞,则终身不辱也《战国策·齐策》。
7、狡兔三窟——狡兔有叁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战国策·齐策四》
8、狐假虎威——虎得狐,狐曰:子勿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子若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百兽见我敢有不走者?虎以为然,遂与之偕行,兽见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以为畏狐也。《战国策·楚策一》2024-09-21
球球词典 阅读 37 次 更新于 2025-09-12 00:08: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3、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4、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

  •  宜美生活妙招 关于战国策的典故

    关于《战国策》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意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故事源于《战国策》的相关篇章,讲述鹬和蚌互相争斗,最终被渔翁捕获的故事。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

  • “狼奔豕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故,出自于《战国策·齐策四》。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亲自率领军队攻打燕国,燕国的将领乐羊子率军迎敌。乐羊子派出两名壮士,一个人扮成狼,一个人扮成猪,然后乔装混入自己的队伍中。当齐军遭遇燕军时,狼壮士狼奔而出,猪壮士豕突而出,齐军士气...

  •  多彩生活小贴士 “重修战国策”这个梗有什么典故吗

    关于《战国策》的三大经典典故: 1. 千金市骨:燕昭王用高价买死马骨头的故事,比喻诚心招揽人才。现代职场中,这个梗常被用来形容公司“画饼”或老板假装重视员工。 2. 鹬蚌相争:苏代用“鹬鸟和河蚌互掐反被渔夫捕获”劝赵王停止伐燕,现在多形容内斗导致第三方获利,比如调侃两家企业竞争让消费...

  •  刚阳文化 关于战国策的典故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示例〗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