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典故是怎么来的?跟晋文公有什么关系

重耳说: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如果与你的士兵在战场中交手的话,我会退90里的地盘。后来发生战争的时候,果然晋国和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国的军队就退了90里的地盘,晋文公的士兵不理解,就问晋文公说:为什么要退?晋文公就说:以前在楚国的时候约定过退90里地,怎么能够违背呢?后来就发生了著名的...
退避三舍的典故是怎么来的?跟晋文公有什么关系
起初,晋文公重耳逃亡在外,国内当时一片大乱。
他在楚国的时候,楚成王以诸侯的礼节来对待他,重耳赶紧辞谢,不敢当这种大礼,他的臣子赵衰就劝他说:你逃亡在外十多年,小的国家轻视你,何况大的国家呢,现在楚国是大的国家,现在对你以礼待之,你不要谦让,这是上天的恩赐。
于是他接受了楚王的礼节,楚成王给重耳非常优厚的待遇,重耳也表现得比较谦虚,楚成王就说:你就要返回自己的国家了,不过回去以后拿什么回报我呢?重耳说:你这里金银玉帛都不缺少,你还有多余的东西,不知道怎么报答你。楚成王说:即使这样,你怎么样报答呢?重耳说: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如果与你的士兵在战场中交手的话,我会退90里的地盘。
后来发生战争的时候,果然晋国和楚国在战场上相遇,晋国的军队就退了90里的地盘,晋文公的士兵不理解,就问晋文公说:为什么要退?晋文公就说:以前在楚国的时候约定过退90里地,怎么能够违背呢?
后来就发生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晋国胜,楚国败。2023-11-1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03: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退避三舍”的典故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和《僖公二十八年》中记载的晋文公与楚成王之间的故事。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至楚国,受到楚成王的礼遇。楚成王询问重耳,如果将来重耳返回晋国并当上国君,将如何报答自己。重耳的承诺:重耳回答,如果将来晋楚两...

  •  誉祥祥知识 退避三舍的典故

    退避三舍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那时候晋献公因为听信坏话杀了太子申生,还要抓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吓得赶紧逃出晋国,在外面躲了十几年。后来重耳逃到了楚国,楚成王觉得重耳以后肯定能有大出息,就对他特别好,用上宾的礼节招待他。有一天楚王和重耳喝酒聊天,楚王问重耳说:“要是你将来回了晋国当...

  •  深空游戏 退避三舍的典故

    重耳最终返回晋国,成为了晋国的君主。后来,晋楚两国果然发生了战争。按照当年的约定,重耳命令军队后退九十里地。这样的行为不仅展现了重耳的信义,也赢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退避三舍的典故因此流传下来,成为了后世形容宽容退让、遵守诺言的经典案例。这一故事强调了诚信和谦让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利益...

  •  热爱健康生活的小米兔 退避三舍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

  •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如下:背景: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逃难至楚国。楚成王以国宾之礼相待,两人饮酒叙话,气氛融洽。承诺:楚王问重耳若日后回晋国当上国君会如何报答,重耳表示若晋楚交战,将命军队先退九十里。实现:几年后,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即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晋...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