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卧雪的典故是什么意思?

袁安卧雪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袁安传》。译文如下:袁安,东汉汝阳(河南商水)人,为人持重谨严,汉明帝时,历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等职,是东汉名臣。袁安年轻时家境十分贫寒。一年冬天,汝阳连下三天大雪,地面积雪丈余。一位朝廷派来的洛阳令骑马到街头视察灾情,见家中断粮的穷人...
袁安卧雪的典故是什么意思?
这个典故出自于《后汉书》里的《袁安传》大概故事如下:
袁安是东汉时的著名大臣。
汉明帝时,他历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后又历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职,以严明正直著称。
但他年轻时家境贫寒,生活十分清苦。
一年隆冬季节,地上积雪很厚,洛阳县令亲自在城中察看,见各家各户都出来清除积雪,路上还有许多乞讨之人。
洛阳县令走到袁安家门前时,没有行路,以为袁安早已死去,命人扫雪清道,然后推门人室,只见袁安僵卧在床。
县令问其为什么不出门讨饭。
袁安说:“天降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去麻烦别人。”
县令认为他贤德,便推举他为孝廉。
后来,“袁安卧雪”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读书人甘愿自己困守寒门,不乞求于人的气节和品质。2023-02-07
袁安卧雪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袁安传》。译文如下:
袁安,东汉汝阳(河南商水)人,为人持重谨严,汉明帝时,历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等职,是东汉名臣。
袁安年轻时家境十分贫寒。
一年冬天,汝阳连下三天大雪,地面积雪丈余。一位朝廷派来的洛阳令骑马到街头视察灾情,见家中断粮的穷人不得不外出乞食,心中十分忧虑。
洛阳令来到一处简陋的平房前,只见门窗紧闭,门前积雪很深,却没人出来打扫,打听邻人,才知道这是书生袁安的家。

洛阳令命人除雪入内,见袁安僵卧在床,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县令问他为何不出门求食。
袁安回答:“天下大雪,人人饥饿,我不愿意再去打扰别人。”
洛阳令很受感动,也很赏识他,回京举荐他为孝廉。
袁安担任楚郡太守时,楚王英谋反,被牵连者多达数千。显宗大怒,而官吏追查更紧,很多人不堪重刑,含冤认罪,被判死刑者甚多。
袁安到任后,先往狱中调查,理出很多没有罪证的案例,条条列出,准备上奏。属下纷纷叩头劝阻,恐有为叛党开脱之嫌而被治罪。

袁安说:“这样处理如有不合律法之处,我自己承担,与你们无关。”
于是一一上奏。
皇帝感悟,当下准奏,由此平反昭雪者有四百多家。
袁安的子孙世代昌隆,其子袁京、袁敞都官至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官居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位居司空,另一个儿子袁隗则位居太傅。
这实在是袁安累积阴德所感。
2023-02-0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35: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古代历史文献《后汉书·袁安传》中,有一个被广为流传的典故,即“袁安卧雪”。据晋周斐的《汝南先贤传》记载,当时正值一场罕见的大雪,积雪深达一丈多,连洛阳令也亲自出门巡视。他发现家家户户都在清理积雪,准备出门活动,唯独袁安的家门口一片雪白,没有行走的痕迹。洛阳令猜测袁安可能已经冻...

  • 总的来说,袁安卧雪的典故是一个关于坚守节操、不为生活所迫的故事,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操守。

  •  _粥粥吖_ 袁安卧雪的典故

    袁安卧雪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袁安传》。译文如下:袁安,东汉汝阳(河南商水)人,为人持重谨严,汉明帝时,历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等职,是东汉名臣。袁安年轻时家境十分贫寒。一年冬天,汝阳连下三天大雪,地面积雪丈余。一位朝廷派来的洛阳令骑马到街头视察灾情,见家中断粮的穷人...

  • 后来,“袁安卧雪”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读书人甘愿自己困守寒门,不乞求于人的气节和品质。

  •  有恃无恐0273 袁安卧雪图的卧雪典故

    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载,有一年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连下了十余天,地上积雪有一丈多厚,封路堵门。洛阳令到州里巡视灾情,访贫问苦,雪中送炭。见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