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斗富的历史典故

石崇斗富的历史典故如下:1、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石崇用赤石脂涂墙壁,王恺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2、王恺用这株珊瑚...
石崇斗富的历史典故
石崇斗富的历史典故如下:
1、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石崇用赤石脂涂墙壁,王恺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
2、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疼不已,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一笑置之:“别心疼了,我还给你。”

3、说着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这些珊瑚树高度皆有三四尺,条干绝俗,光耀如日,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抚然自失。
背景介绍:
1、西晋的统治阶级享有政治、经济等特权,他们广殖财货,骄奢淫逸,竟相炫耀。晋武帝的舅父王恺和荆州刺史石崇经常斗富为乐,浪费大量的财富。
2、王恺以饴糖水洗锅,石崇就用蜡烛代柴;石崇用椒泥涂屋,王恺就用赤石脂泥做墙等。西晋的门阀士族糜烂腐化,使得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并造成了西晋末年的天下大乱。
故事简介:
1、石崇(249年~300年),西晋文学家。字季伦。祖籍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生于青州,小名齐奴。元康初年,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
2、豆粥是较难煮熟的,可石崇想让客人喝豆粥时,只要吩咐一声,须臾间就热腾腾地端来了;每到了寒冷的冬季,石家却还能吃到绿莹莹的韭菜碎末儿,这在没有暖房生产的当时可是件怪事。

3、石家的牛从形体、力气上看,似乎不如王恺家的,可说来也怪,石崇与王恺一块出游,抢着进洛阳城,石崇的牛总是疾行若飞,超过王恺的牛车。这三件事,让王恺恨恨不已,于是他以金钱贿赂石崇的下人,问其所以。
4、下人回答说:“豆是非常难煮的,先预备下加工成的熟豆粉末,客人一到,先煮好白粥,再将豆末投放进去就成豆粥了。韭菜是将韭菜根捣碎后掺在麦苗里。
5、牛车总是跑得快,是因为驾牛者的技术好,对牛不加控制,让它撒开欢儿跑。”于是,王恺仿效着做,遂与石崇势均力敌。石崇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便杀了告密者。
2023-11-21
球球词典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7-27 20:34: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石崇与王恺斗富

    石崇与王恺斗富是西晋时期的一场豪富之间的攀比竞赛。背景:西晋时期,奢侈之风盛行,大臣们以奢侈为体面,比富、斗富成为风尚。在京都洛阳,石崇、王恺以及羊诱是当时出了名的三大豪富。起因:王恺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紫丝编成屏障,轰动洛阳城。石崇得知后,不甘示弱,与王恺展开...

  • 石崇斗富的历史典故如下:1、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石崇用赤石脂涂墙壁,王恺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2、王恺用这株珊瑚...

  •  宜美生活妙招 石崇王恺比富斗富过程

    石崇与王恺的比富斗富过程如下:初始比拼:石崇得知王恺豪富闻名洛阳后,有意与其一较高下。石崇听说王恺家用饴糖水洗锅,便命家中厨房用蜡烛代柴,以此显示自己的阔气。此举迅速传遍洛阳。屏障之争:王恺不甘示弱,在门前大路两旁铺设了四十里长的紫丝屏障,轰动洛阳。石崇则以更为贵重的彩缎铺设五十里...

  •  御镶之y4 "石崇斗富"的故事

    "石崇斗富"的故事如下: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枝条繁茂,树干四处延伸,世上很少有与他相...

  •  湖北倍领科技 石崇王恺比富斗富过程

    石崇与王恺的比富斗富过程,充分展示了二人对于财富的渴望与追求。石崇一听说王恺的豪富闻名洛阳,便有意与其一较高下。他得知王恺家用饴糖水洗锅,便命家中厨房用蜡烛代柴,此举一出,石崇家的阔气立刻传遍洛阳。王恺不甘示弱,为炫耀财富,在门前的大路两旁铺设了四十里长的紫丝屏障,使洛阳城为之...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