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辅佐庄王称霸,功绩显著。主持修建了我国古代最 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作用。孙安祖: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与窦建德同举义旗,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省故城西南),自称将军。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陕西耀县人。著有《千金...
孙书:字子占,齐国大夫(率兵打仗即为将军),伐莒名将。因他在公元前523年率师伐莒立有大功,名显齐邦,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即今广饶县草桥村),成为乐安孙氏的始祖。
孙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山东广饶人,是孙书的嫡孙。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编撰成《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山东广饶人,孙武的后裔。著有《孙膑兵法》。
孙权:字仲谋,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具有雄才大略,骁勇无比 ,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炎:乐安(今山东省广饶)人,三国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著有《尔雅音义》。
孙绰: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西北)人,东晋文学家,玄言诗的代表作家。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辅佐庄王称霸,功绩显著。主持修建了我国古代最 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作用。
孙安祖: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与窦建德同举义旗,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省故城西南),自称将军。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陕西耀县人。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孙过庭: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今存其所撰《书谱》卷上,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
孙云球:江苏省吴江人,明清时眼镜制造专家。著有《镜史》,另外,孙云球还创制了七十余种光学仪器。
孙毓汶:清代山东省济宁人,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刑部、兵部尚书等职。
孙奇逢:清初儒学名士,河北省人。与李喁、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孙诒让:浙江省瑞安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著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周礼政要》、《光绪瑞安县志》等书。
孙星衍: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校勘学家,被袁枚称为“天下奇才”。 孙中山:广东香山人,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创立国民党,实行“三民主义”,推翻了清王朝,最先喊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振兴中华”的口号,为国民革命运动奉献了毕生精力。
孙中山: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广东香山人。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中共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1925年在北京病逝,遗著编为《中山全书》。
更多看这里
http://www.xici.net/b991838/d48546309.htm2008-09-05
孙武,字长卿,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及军事理论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孙武出生于齐国的田氏家族,其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完,因避乱,公子完逃到齐国。齐桓公闻知其年轻有为,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之职。公子完在齐国定居后,因陈与田在古代音同义通,故又称为田完。田完的五世孙即是孙武的祖父田书,田书因伐莒(今山东莒县)立有战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邑守乐安。后来,孙武的父亲孙凭也成为了齐国的名将,官职一直做
到齐国的卿(春秋时期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
孙武所生活的年代是社会动荡加剧、兼并战争激烈而频繁的时代,也是各种学术,思想及流派兴起、发展的时代,加之孙武军事世家出生,使得他从小就受到浓厚的军事战争知识的熏陶,也受到各种先进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这种环境使得孙武从小便酷爱兵法。他渴望探求作战的制胜之道,以便将来能超越父辈,大有作为。他博览群书,学习黄帝的作战方法以及商汤、西周的一些军事名家的作战史实,并从中总结出作战策略及作战思想。可惜当时齐国内乱不止,大约在公元前532年,齐国的贵族田、鲍、国、高四族之间发生了较大的矛盾及斗争。孙武是田氏的后裔,在贵族阶层的家族斗争中,当然会站到田氏一边,而其他几家对田氏的危害与打击,必然也会危及孙武。面对这种复杂而险恶的形势,孙武不愿纠缠其中,做卿大夫之间倾轧斗争的牺牲品,继而产生了投奔他国,另谋出路的念头。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当时只有18岁的孙武毅然离开齐国,长途跋涉到了吴国。从此,孙武一生的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所以《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称孙武为“吴人”。
孙武来到吴国后,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同样为春秋时期军事名家的伍子胥,二人十分投机,结为密友。此后,孙武便隐居于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的穹窿山,一面浇园种地,一面潜心钻研兵书,写作兵法。据《吴县志》记载,孙武就是在这里写下了传世之作——《孙子兵法》。
孙子之所以被后人尊称为“兵家之祖”、“兵圣”,除了其赫赫战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论兵、论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最著名。《孙子兵法》,不但是我国最早的兵书,也不仅在军事理论方面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而且在军事哲学方面也堪称民族智慧的结晶。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盛赞《孙子兵法》,他亲自整理前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简明的“略解”,为后人学习运用《孙子兵法》提供方便。北宋时,《孙子兵法》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誉为“兵学圣典”或“兵经”。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也曾高度评价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孙子兵法》不但影响了中国,而且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将军斯瓦茨科夫使用最古老的《孙子兵法》中“重将治兵”的原则及名种谋略思想来驱动装备着最现代化的战争武器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斯瓦茨科夫也由此被誉为“将星奇才”。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在《孙子兵法》英译本序言中说:“2500多年前中国这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对于研究核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孙子兵法》不仅被运用于军事领域,还被推广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日本将他的兵法用到了商业方面,尤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由此来看,孙武被古今中外一致尊崇为“兵家之祖”是当之无愧的。200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