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投奔周武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他被周武王封于宋,爵位是公爵。后代中有一个谈君在战国时被封在谈邑,建立谈国,人称他为“谈君”。
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以众,从攻邺,拔之。又从击袁谭于勃海,别将军围雍奴,大破之。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别征东莱,讨管承,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破之。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
微子,名启,是纣王的同胞兄弟,“微”是微子的封地,他最开始封地在山西潞城市,后来前往山东梁山,所以潞城和梁山也称为微。微子去殷的历史背景是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骄奢无度,听信奸臣和妖姬的谗言,残害忠臣,微子多次劝阻君王,都没有作用,当纣王的叔父――比干因劝谏被当众剖心以后,他知道...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纣王的奴隶,比干因直谏而死。详细解析如下:微子去之:人物背景:微子,名启,是商纣王帝辛的长兄,也是宋国的开国国君。他因预见到商代的灭亡,多次劝谏纣王,但均未被采纳。行为解读:面对纣王的暴政和无道,微子选择了离开。这一行为并非逃避,而是他深知继续留在朝中已无法改...
殷商三位仁义之人的不同选择 微子选择离开商纣王以保存宗祀,箕子被囚为奴却佯狂受辱,比干因进谏而死,孔子称赞他们为“殷有三仁”。微子去之: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他见到商纣王无道,国家即将陷入危亡之际,选择了离开。他的离开并非逃避,而是为了保存宗祀,即保留商朝的血脉和祭祀,以期待未来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