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的典故

见微知著的典故如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年少时,天资聪颖,气力过人,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他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王朝生活渐渐变得奢靡。一天,大臣箕子向帝辛汇报工作,看到帝辛...
见微知著的典故
见微知著的典故如下:
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年少时,天资聪颖,气力过人,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他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

但到了统治后期,王朝生活渐渐变得奢靡。一天,大臣箕子向帝辛汇报工作,看到帝辛的生活出现了一点小变化,帝辛正在使用一双象牙筷子。
箕子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做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

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后来正如箕子所料,商朝出现了“酒池肉林”“炮烙之刑”。如此昏庸残暴,难怪最后会被西周所灭。后人也将帝辛称为纣王,意为残暴的帝王。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把箕子这种联想,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2023-05-02
球球词典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7-27 00:22: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绘画者19 草摇叶响知鹿过出自哪里?

    出自"见微知著"的释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成语故事: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称他为殷纣王。年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

  •  翡希信息咨询 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成语来源:见微知著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原文为“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意思是指圣人见到微小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含义解释:微:指隐约、微小的事物或苗头。著:指明显、显著的结果或趋势。见到微小的苗头,就能推断出它背后的本质以...

  •  文暄生活科普 《尚书》见微知著,见端知末的帝王之法!

    箕子见纣王使用象牙筷子,预见到奢侈之风将蔓延,商朝将走向衰败。这正是见微知著的典故。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箕子见到象牙筷子就预感到了天下不足,预见到商朝的衰败。箕子屡次劝谏纣王,却最终被囚禁。《易经》中的地火明夷卦,象征贤人遭逢大难,箕子坚守正道,虽身处逆境,仍光明不灭。周朝...

  •  腾云新分享 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原文为“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意思是圣人通过观察到细微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的发展,看到事物的开端就能预知它的结果。历史典故:箕子是殷纣王的太师,他看到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后,联想到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预测到...

  •  翡希信息咨询 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历史典故:最早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讲述了箕子通过观察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这一微小细节,联想到其可能带来的奢侈腐败之风,并最终验证了这一推断的故事。这一典故进一步阐释了“见微知著”的智慧和重要性。应用场景:在现实生活中,“见微知著”常用于形容那些具有敏锐洞察力和预见性的人,他们能够...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