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结的历史典故

关于团结的历史典故如下:王昭君,名,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都兴山县(今湖北省稀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西汉晓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
关于团结的历史典故
关于团结的历史典故如下:
王昭君,名,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都兴山县(今湖北省稀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晓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漠南和*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和*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断着工昭君。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单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上呼号,天上彩雷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练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
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用瑟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赛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机。就是说,昭君墓早层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机(伞菌科圆形菌纲植物)。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2023-11-0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6:45: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霂棪爱娱乐 有哪些团结有爱的故事呢?

    4、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5、车胤囊萤: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

  • 关于团结的历史典故如下:王昭君,名,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都兴山县(今湖北省稀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西汉晓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

  • 在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国家面临危机时,个人的私怨应该被搁置一旁,齐心协力才是国家的出路。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宽容和理解能够化解矛盾,促进团结。这个历史典故,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廉颇与蔺相如的和解,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 团结统一历史典故 篇1 黄巢起义以后,唐朝召沙陀族首领李克用帮助镇压起义军。李克用武艺高强,但瞎了一只眼,人们称他为独眼龙。因为他镇压起义有功,唐朝任命他做河东节度使,后来又封他为晋王。他占领现在的山西太原一带,成了一股强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884年,李克用打败黄巢起义军,在返回河东途中经过朱温的驻地汴州。朱...

  • 有如下历史典故 1. 郑成功 2. 左宗棠收复新疆 3、秦始皇修灵渠 4、秦始皇统一南绍 5、汉初封王 9、汉与匈奴和亲 7、成吉思汗远征 8、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