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故事典故为: 背景: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援。 策略:田忌原本打算直接攻打赵国邯郸,但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策略,即攻打魏国都城,迫使庞涓回师解救,从而解邯郸之围。 实施:田忌依计而行,庞涓果然撤军回救魏国。齐...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遇齐军伏击。“围魏救赵”这一成语源自此次战役,它形象地描述了通过攻击敌人后方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这一策略在军事上被广泛运用,展示了智谋与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该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它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更蕴...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出自于“孙膑救赵”的故事,具体典故为战国时代的桂陵之战。故事背景:战国时代,周显王十五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策略制定: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国以精锐部队攻打赵国,国内必定空虚,因此提出引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的策略。实施过程:孙膑的...
赵国在困境中向齐国寻求援助。齐威王下令,由田忌担任军队指挥官,孙膑作为军师,带领军队去解救赵国。田忌最初计划与魏军正面交锋,但孙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当前魏军的主力正集中于邯郸,而魏国的都城大梁则防守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魏国必然会从邯郸撤军以保护自己的都城。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解救赵国...
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十三年后,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