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典故

战国时期,人们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智慧。当一国集结全部兵力攻打另一国时,第三国不必直接参与战斗,只需在出兵国的边境制造声势,便能有效解救被攻打的国家。这一策略在“围魏救赵”的典故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与赵国之间。魏国大将庞涓率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急忙向...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典故
战国时期,人们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智慧。当一国集结全部兵力攻打另一国时,第三国不必直接参与战斗,只需在出兵国的边境制造声势,便能有效解救被攻打的国家。这一策略在“围魏救赵”的典故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与赵国之间。魏国大将庞涓率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急忙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前往救援。面对强大的魏军,田忌准备正面交锋,但孙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策略:他们应避开魏军主力,直取魏国都城大梁。因为此时魏国的主力正在围攻邯郸,大梁城内必定空虚。若齐军攻取大梁,魏军必将回撤保卫首都,这样不仅能解救赵国,还能给魏国以重创。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遇齐军伏击。

“围魏救赵”这一成语源自此次战役,它形象地描述了通过攻击敌人后方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这一策略在军事上被广泛运用,展示了智谋与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该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它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更蕴含了深刻的军事哲学。在现代,虽然战争形式已发生巨大变化,但“围魏救赵”的智谋与策略依然具有借鉴意义。它教导我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应灵活应变,寻找敌人的弱点进行攻击,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该成语的近义词为“声东击西”,反义词为“围城打援”,在军事上均有着丰富的内涵与运用场景。2024-12-26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4:46: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腾云新分享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围魏救赵的故事典故为: 背景: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求救于齐国,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援。 策略:田忌原本打算直接攻打赵国邯郸,但孙膑提出围魏救赵的策略,即攻打魏国都城,迫使庞涓回师解救,从而解邯郸之围。 实施:田忌依计而行,庞涓果然撤军回救魏国。齐...

  •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策,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遇齐军伏击。“围魏救赵”这一成语源自此次战役,它形象地描述了通过攻击敌人后方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这一策略在军事上被广泛运用,展示了智谋与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该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它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记录,更蕴...

  •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出自于“孙膑救赵”的故事,具体典故为战国时代的桂陵之战。故事背景:战国时代,周显王十五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策略制定: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国以精锐部队攻打赵国,国内必定空虚,因此提出引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的策略。实施过程:孙膑的...

  •  唔哩生活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典故

    赵国在困境中向齐国寻求援助。齐威王下令,由田忌担任军队指挥官,孙膑作为军师,带领军队去解救赵国。田忌最初计划与魏军正面交锋,但孙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当前魏军的主力正集中于邯郸,而魏国的都城大梁则防守空虚。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魏国必然会从邯郸撤军以保护自己的都城。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解救赵国...

  •  校易搜全知道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十三年后,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