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全庵桃花全诗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化用《桃花记》典故。作用:①虚实结合,古今相融:以“桃花”之虚代“庆全庵”之实;②“暴秦”暗指“暴元”:对桃人而言,是为“避秦”,对作者说,实为“避元”;暗示自己厌恶憎恨元朝的感情。
庆全庵桃花全诗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化用《桃花记》典故。

作用:①虚实结合,古今相融:以“桃花”之虚代“庆全庵”之实;②“暴秦”暗指“暴元”:对桃人而言,是为“避秦”,对作者说,实为“避元”;暗示自己厌恶憎恨元朝的感情。2015-10-28
庆全庵桃花
宋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寻得桃源好避秦”,起笔便借用桃源典故,thumb中,把庆全庵比作桃源洞*,“避秦”二字,语带双关,明指躲避暴虐的秦王,暗示躲避元朝的统治。它取典于陶渊明《桃花源记》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该诗把眼前桃树簇拥的庆全庵,偏偏说成是躲避元暴政的理想地方,幽默而妙趣。桃花灼灼似火,绚丽而热烈。它既象征着爱憎分明、不同流俗的节操,又象征着芳艳不朽的生命。说什么桃源仙境分明就是指眼前庆全庵这一带地方呢!诗人又化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把寺中景物与人面桃花联系起来,使风物与人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者面前展现的正是幅幅状似人面的桃花图。这“人面桃花”是那样的艳丽动人!这样的诗情画意,在读者心灵深处不能不激起感情的波澜。但诗人笔锋一转,巧妙地来了句“花飞莫遣随流水”,意即切莫让花瓣落入溪水随水而流去。这一句既照应了上句的“桃红”,又使诗人由赏花惜花之情,生发出强烈的责任感。“怕有渔郎来问津”,则更加含蓄而深刻地写出作者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借物抒情,不写一字之喜怒哀乐,不着一丝一毫色彩,却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高洁情趣和爱憎分明的态度。2023-09-20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4:05: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化用《桃花记》典故。作用:①虚实结合,古今相融:以“桃花”之虚代“庆全庵”之实;②“暴秦”暗指“暴元”:对桃人而言,是为“避秦”,对作者说,实为“避元”;暗示自己厌恶憎恨元朝的感情。

  •  文暄生活科普 《庆全庵桃花》宋 谢枋得

    诗中“寻得桃源好避秦”一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将庵中桃花盛开的景象比作逃避暴政的世外桃源,以此表达对理想避世生活的追求。同时,这里“秦”字暗指元朝,表达了诗人对元朝统治的反感,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桃红又是一年春”,在描绘庵中桃花盛开的景象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

  •  小飞um7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化用了什么典故?

    化用《桃花源记》这句诗出自宋代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寻得桃园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化用《桃花源记》庆全庵桃花作者: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源】在常德府武陵县。传说晋有渔人王道真,沿溪捕鱼,见溪上有桃花逐水而来,因...

  •  fsfhfw 《庆全庵桃花》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

    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里的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宸辰游艺策划 ()不深不浅种荷花全诗

    这首诗首句化用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点明诗人来到类似世外桃源的庆全庵桃花山;第二句点出诗人于桃花盛开之时来此;三、四两句,诗人担心桃花随溪水而去,会有打渔人沿着桃花找到这里,打破这里的宁静。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以江东宪生荐,为建康考官,因得罪...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