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则兼善天下”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以下是对这一典故的详细解释:出处与原文:该典故出自《论语》,原文为“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含义解释:“达则兼善天下”指的是,当一个人达到一定的境界或成就时,他应该以善良的品德和行为去影响和造福天下,即积极承担社会...
屈原他是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屈氏是楚国的三大贵族之一,屈原的家世非常富有,在他做楚国三闾士大夫时,辅助楚怀王强国,体恤百姓,后来楚怀王听信谗言,亲近小人,面对日益破落的楚国,他为广大的民众悲叹,涕泪,他担忧楚国的老百姓生活在饥饿寒冷之中,国家衰败,官员相互讨好,献媚,抛弃了他们...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原文中,孟子对宋勾践说:“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段话详细阐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内涵。首先,我们来分析“穷则独...
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
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原文:“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