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闻达,源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一典故表达了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情怀。三国时期,诸葛亮被刘备赏识并封为武乡侯,成为蜀汉的重要支柱。他尽心尽力地辅助后主刘禅,致力于复兴蜀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诸葛亮多次率领军队北伐魏国。在出征前,他特...
闻达是指有名望显达,不求闻达的意思是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不求闻达出自典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时期,诸葛亮被刘备封为武乡侯,辅助后主刘禅,为了复兴蜀室,诸葛亮多次出兵伐魏,在出征前他给后主写《出师表》中说自己是南阳一平民...
闻达,闻,名声;达,显贵。合起来解为有名望、显达。诸葛亮《出师表》用此词,语本《论语·颜渊》:“在邦必闻”“在邦必达”。
在唐朝时期,德宗皇帝颁布了一道恩诏,旨在遍访那些怀才抱器、却不追求闻达的人才。这道诏令吸引了许多有才华的士子,他们纷纷响应,希望能够被发现。其中,一个书生骑着快马,匆匆进入了京城。有人好奇地问这位书生来京的目的,他回答道:“我来是为了应考‘不求闻达科’。”这个科举考试的存在本身就...
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希望在乱世中保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