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典故

1. 秦朝末年,民众起义风起云涌,反抗秦朝的残酷统治。在这场浪潮中,陈胜、吴广领导了农民起义,随后项羽和刘邦也崭露头角。现在,我们来讲述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2. 某年,秦国的三十万大军围困了赵国的巨鹿(位于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在紧急时刻向楚怀王求援。楚怀王派遣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典故
1. 秦朝末年,民众起义风起云涌,反抗秦朝的残酷统治。在这场浪潮中,陈胜、吴广领导了农民起义,随后项羽和刘邦也崭露头角。现在,我们来讲述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2. 某年,秦国的三十万大军围困了赵国的巨鹿(位于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在紧急时刻向楚怀王求援。楚怀王派遣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领二十万人前去救援赵国。然而,宋义在途中听闻秦军强大,便停滞不前。军中粮食短缺,士兵们只能用蔬菜和杂豆煮食,宋义却视若无睹,只顾自己的宴乐。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自封为代理上将军,率军前往解救赵国。
3. 项羽先派遣一支队伍切断秦军的粮道,然后亲自带领主力渡过漳河,直逼巨鹿。
4.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后,项羽令士兵们饱餐一顿,每人携带三天的干粮。随后,他下令:所有渡船凿沉,做饭的锅砸碎,周边房屋全部烧毁。这一举动,即破釜沉舟,展现了项羽不胜则死的决心。
5. 楚军士兵见主将的决心如此坚定,也都下定决心不生还。在项羽的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九次冲锋后,秦军大败。秦军主将死的死,俘的俘,降的降。此战不仅解了巨鹿之围,也使秦军再难振作,秦朝的灭亡只是两年后的事。
6. 此后,项羽成为了真正的上将军,众多军队都归他统率,威名远播。
7.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的是韩信在井陉口之战中的战术。他派遣万人先行,背靠河水布阵,诱敌出战。韩信深知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故令士兵背水为阵,无路可退,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8. 韩信的计策成功,赵军被击败。战后,将领们询问韩信这是何等策略。韩信回答,这正是兵法中所言“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士兵们唯有无路可退,方能决一死战。
9.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不仅限于军事,也用来形容没有退路、必须一决胜负的情形。2024-06-09
球球词典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8-22 19:10: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秦朝末年,民众起义风起云涌,反抗秦朝的残酷统治。在这场浪潮中,陈胜、吴广领导了农民起义,随后项羽和刘邦也崭露头角。现在,我们来讲述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2. 某年,秦国的三十万大军围困了赵国的巨鹿(位于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在紧急时刻向楚怀王求援。楚怀王派遣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

  •  倍领趣闻 谁知道有关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自绝后路的相关事例???越多越好~~~

    破釜沉舟,是项羽在对战章邯时的战术。他带领军队渡过河后,将行军锅摔碎,凿沉载兵船,以此表示誓死决战的决心。最终,这种决绝的行动鼓舞了士气,成功击败了章邯。背水一战,则是韩信在指挥军队进攻赵国时所采用的战略。他率领数万兵马,欲越过太行山的井陉口,进攻赵国。为增强士兵的决心,他安排一万...

  •  秋狸_ 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有什么意思?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行;出;背水陈(阵)。……军皆殊死战;不可败。”译文: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韩信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

  •  铁血知识局 破釜沉舟是哪一场战役有关

    为了鼓舞士气,确保士兵们全力以赴,项羽在率军渡漳河援赵抗秦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破釜沉舟。他下令沉没渡船、毁坏炊具、焚烧营舍,仅携带三日的粮饷。这一举措意味着楚军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全力以赴地对抗秦军。项羽的这种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他们深知此战关乎生死...

  •  谷艾文艺苑 项羽背水一战还是破釜沉舟

    历史事件: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为了激励士兵决一死战,下令破掉了渡船和锅碗等炊具,表示不胜利就不再回来。这种决一死战的决心使楚军士兵备受鼓舞,最终大败秦军。成语含义:“背水一战”原意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破釜沉舟”则表示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这两...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