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滕州有关的成语典故

6. 三国五邑 “三国五邑”是指山东滕州地区在古代分布的三国(滕、薛、郳)和五邑(灵邱、昌虑、欢城、戚城和湖陵)的历史地理位置。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曾经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如奚仲、墨子、鲁班等。
与滕州有关的成语典故
1. 毛遂自荐
成语“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邯郸,赵王命令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救。平原君准备挑选一百名门客前往,已选定九十九人,还差一人。毛遂自我推荐,平原君让他试试,结果毛遂在楚国殿堂上挺身而出,陈述利害,终于说服楚王派兵救援赵国。毛遂因此声名鹊起,这个故事遂成为“毛遂自荐”的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 墨守成规
成语“墨守成规”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墨子的一位学生,在学习了墨子的思想后,回到家乡推广墨子的主张。但是,他过于坚守墨子的成规,不灵活变通,结果遭到了乡人的排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死守教条,不知变通。
3. 狡兔三窟
成语“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故事讲的是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贵族孟尝君,他养了一只狡猾的兔子。兔子为了防止被猎人捕获,准备了三个洞穴,来回穿梭,使得猎人无法捉到它。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智谋的人,预先准备充分,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4. 文公问政
“文公问政”是指战国时期晋文公向狐偃询问治国之道的故事。成语“文公问政”出自《左传》。狐偃对晋文公说:“政在德不在险。”意思是说,国家的政治取决于德行,而不在于地理环境的险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道德在国家政治中的重要性。
5. 泗水捞鼎
“泗水捞鼎”是指秦始皇在泗水彭城一带试图捞起周鼎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曾路过彭城,想要捞出周鼎,但未能如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或事情。
6. 三国五邑
“三国五邑”是指山东滕州地区在古代分布的三国(滕、薛、郳)和五邑(灵邱、昌虑、欢城、戚城和湖陵)的历史地理位置。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曾经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如奚仲、墨子、鲁班等。2024-07-14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7 16:04: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5. 泗水捞鼎 “泗水捞鼎”是指秦始皇在泗水彭城一带试图捞起周鼎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曾路过彭城,想要捞出周鼎,但未能如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或事情。6. 三国五邑 “三国五邑”是指山东滕州地区在古代分布的三国(滕、薛、郳)和五邑(灵邱、昌虑、欢城、戚城...

  •  唔哩生活 关于滕州的历史典故有哪些呢?最好是成语

    4、鲁班,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滕州市)。“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唐•柳宗元在《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中写道:“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在《与梅圣俞书》中也用了这个成语:“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

  • 1、墨子,名翟,目夷氏之后(今滕州市木石镇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守成规” 释义。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

  • 台州精锐教育 与滕州有关的成语典故

    毛遂自荐、墨守成规、狡兔三窟、文公问政、泗水捞鼎、三国五邑

  •  百度网友eecb273 关于滕州的名人和滕州的成语

    相关典故:关冯媛客,高枕无忧,狡兔三窟,合浦还珠,鸡鸣狗盗。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今山东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