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这一历史典故,其出处就是《诗经》。具体解释如下:历史典故: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周幽王,之后卫武公带兵勤王,并在周平王东迁后被任命为周王朝的卿士。为了劝告周王朝的贵族们修德、守礼,卫武公写了一首诗,其中第八章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句子。这句话...
二、历史典故 孔子与阳虎: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学,受到时人阳虎的关注。阳虎前去看望孔子,虽然未能见面,但他特地留下了一只烤乳猪作为礼物。孔子后来回访了阳虎,体现了“礼尚往来”的思想。这一典故成为了“投桃报李”的生动诠释。三、文化意义 儒家思想:“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所体现的“礼尚往...
【出处】《诗经·大雅·抑》。【释义】投:投入,送给;报:回赠,得到。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子,我以李子回赠。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友谊深厚。暗含投入少、回赠多之意。投桃报李的【历史典故】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周幽王,卫武公带兵勤王。周平王东迁之后,任命卫武公为周王朝的卿士。当时王室...
典故由来 投桃报李源于古代中国《诗经》中的诗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便成为表达友好交流、彼此间深厚情谊与相互回报的象征。在古代社会,人们注重礼尚往来,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赠礼物,以示友好和尊重。当有人赠送桃子时,接受者便会以李子作为回报,寓意着彼此间的深情厚意和友好的交...
2. 虽然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确实源自《诗经》中的一句诗。《诗经·大雅·抑》中写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句话表达了用礼物来回报别人的好意,后来演变成了“投桃报李”这个成语。3. 成语“投桃报李”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互动,一方给予帮助或礼物,另一方以更珍贵的礼物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