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草木皆兵的典故指的就是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的经历。
草木皆兵,源自东晋时期的一场战役。公元383年,强大的前秦王苻坚带领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自以为兵多粮足,轻易就能征服。然而,东晋并未示弱,谢石和谢玄两位将领沉着应战。苻坚派降将朱序前往谢营劝降,却意外地得到了反间之计,得知秦军主力尚未集结。谢石抓住机会,派刘牢率5万精兵夜袭,大败秦军...
总结:草木皆兵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前秦王苻坚在战败后极度恐惧的心理状态,以及由此导致的秦军士气大挫和全面崩溃的局面。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以下是关于此典故的简要介绍:背景:苻坚在前秦时期,意图消灭东晋,于383年发动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典故:在淝水之战中,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对峙。由于前秦军队人数众多,东晋军队相对较少,东晋将领谢玄采取了激将法,故意让前秦军队得知他们正在准备撤退。苻坚在查看...
二、草木皆兵的典故:公元383年,苻坚调集九十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将领谢石、谢玄率领士兵在淮河迎战。苻坚过于自信,认为轻易可以战胜东晋。他派遣降将朱序前往谢营劝降,但朱序反而向谢石透露了秦军的情况,建议趁秦军未完全集结之际发动攻击。谢石接纳建议,派遣刘牢之率领精兵五万夜袭洛涧,秦军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