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暴虎冯河”出自元·关汉卿的《鲁斋郎》第四折,具体表述为“张孔回缘木求鱼;鲁斋郎暴虎冯河”。典故如下:子路的勇力: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成为孔子的学生,孔子因为有了他,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他。子路的态度:子路不喜欢读书,认为学习无用。孔子劝他学习可以让...
典故出自《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这里的“暴虎”是指徒手搏虎,而“冯河”则是指不借助任何工具徒步行水过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仅有勇气却缺乏智谋的人,常常冒险行事,显得十分鲁莽。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广收门徒。有一次,子路跟随孔子,佩剑...
暴虎冯河的故事 【拼音】bào hǔ píng hé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接近孔子。孔子想收他为徒,子路说自己像箭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子路于是拜孔子为师,他问孔子统率三军时愿意与谁共事,孔子说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共事。【出...
在古代中国,成语“暴虎冯河”源于《诗经·小雅·小旻》中的诗句:“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这里的“暴虎”是指徒手搏虎,“冯河”则是指徒涉河水,比喻徒有勇力而无智谋,做事冒险。《论语·述而》中也提到了这个成语:“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孔子认为,这...
解释: “暴虎”指的是空手搏虎,形容行为勇猛但缺乏策略。 “冯河”则是赤足过河,同样表示一种不顾后果、冒险行事的态度。成语典故: 孔子在与颜渊的对话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被任用与不被任用时的态度。随后,子路询问孔子如果统率三军会找谁共事。 孔子回答时,明确提到不会找那种“暴虎冯河,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