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和《永遇乐》中作者各引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思?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所用的典故有:桓温感叹年华虚度、张翰弃官归乡、许汜为刘备所羞.下阙中三个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普书.张输传》) 现在深秋时令...
《水龙吟》和《永遇乐》中作者各引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思?
《水龙吟》辛弃疾原文:
楚天干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所用的典故有:桓温感叹年华虚度、张翰弃官归乡、许汜为刘备所羞.
下阙中三个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普书.张输传》) 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 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汇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差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汇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汇)那样的琐眉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 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 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M仲谋处,舞榭部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堂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的上片运用了两个典故∶ 一个是用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另一个是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效)事,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
词的下片,也运用了两个典故∶ 一个是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为其年号)事,他想学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误听王玄谟之言,派王玄谟率兵草率北伐,结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得狼狈不堪;另一个是用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的故实,他曾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赵王以为他年老而不再用他.辛弃疾在此词中运用这些典故,恰到好处,有助于词人怀古伤今,表现其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与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而使之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2021-08-11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15:55: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所用的典故有:桓温感叹年华虚度、张翰弃官归乡、许汜为刘备所羞.下阙中三个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普书.张输传》) 现在深秋时令...

  • anonymous 《水龙吟》和《永遇乐》中作者各引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了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的典故。刘裕金戈铁马收复失地的典故。刘裕之子刘义隆仓促北伐,引得北魏太武帝挥师南下遭到重创的历史典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jbpfd59aced38 《水龙吟》和《永遇乐》中作者各引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思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charley_d 关于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欣亭》上片主要是借景抒情,短短数句便写出了自己的雄怀壮志无人理解的苦闷。下片借典抒怀,词人借写晋代和三国时的人物典故,表现了自己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进退两难的处境。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辛弃疾这位集词人与军人于一身的英雄也不禁愤然泪下。就这首《...

  • 辛弃疾的《水龙吟》中,桓温感叹年华虚度,张翰弃官归乡,许汜为刘备所羞,这些典故不仅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也蕴含着深刻的个人情感。桓温的慨叹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张翰的选择则体现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放弃,而许汜的故事则揭示了才华被忽视的悲剧。《永遇乐》中的孙权与刘裕则是另一番景象...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