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才疏】成语出处:《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说起孔融这个人,名头很响,孔融字文举,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三国时代的大文豪。满腹经纶的他不但位居“建安七子”之列,还担任过北海太守,太中大夫等职务。如果上面这些都没有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总该知道吧...
志大才疏说的是东汉时期孔融的典故。意思是说才疏志大。志向很大而能力很低。出自《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典 故】东汉时期,孔融竭力维护汉献帝的利益,对曹操的政策进行讽刺与反对。为节约粮食,曹操下禁酒令,孔融则写文章大吹喝酒的好处,当着东吴使者的面说曹操的不是,结果被曹操杀头。后人评说他是志大才疏的人,办不...
在《后汉书·孔融传》中,我们可以找到"志大才疏"这一典故的出处。孔融以其高尚的气节为傲,致力于平定动乱,然而他的才智与能力并未能满足他的宏伟志向。他常常试图通过言论和行动挑战当时的权势,例如在曹操实施禁酒令以节约粮食时,孔融不仅撰文阐述饮酒的益处,还公开批评曹操的政策,此举在东吴使者面...
1、典故 西周时期,周昭王志大才疏,晚年时不理朝政,挥霍无度。为了征服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服从周王室的蛮夷部族,他曾两次南征伐楚,每次都渡过了汉水。第一次南征没有遇到风险。第二次渡汉水时,当地百姓为周昭王造了一艘大船,人民痛恨昏庸无道的昭王,结果这船是用胶粘成的,当船行至江中时,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