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600里的典故如下:公元前312年,秦相张仪出使楚国,为了利诱楚国,瓦解齐楚联盟,张仪以600里商於之地归还楚国为诱饵。楚国于是与齐国断交,与齐国断交后楚国派遣使者出使秦国要求以约交付商於之地,但张仪却矢口否认。恼羞成怒的楚怀王于是派兵攻秦,三战皆败,楚国的大国地位自此动摇。公元前299年...
1. 张仪600里的典故发生在公元前312年,当时秦相张仪出使楚国,为了破坏齐楚联盟,他承诺以600里商於之地归还楚国作为诱饵。2. 楚国相信了张仪的承诺,与齐国断交。随后,楚国派使者到秦国要求交付商於之地,但张仪却否认了之前的承诺。3. 楚怀王愤怒地派兵攻打秦国,但连续三次战役都失败了,这导致...
然而,当楚使刚踏入秦国境内,张仪却假意摔伤,推脱病重,拒绝与楚使会面。楚怀王见状,误以为秦国对楚与齐的断交存有疑虑,于是又派人北上对齐王进行辱骂。此举激怒了齐王,他毅然决定与楚国绝交,转而与秦国结盟。当楚使再次向张仪追讨六百里土地时,张仪却狡黠地笑道:“我所说的六百里地,或许...
合纵连横的典故揭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和策略。秦国通过张仪的诡计成功地离间了楚国与齐国的关系,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这一典故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尔虞我诈和利益纷争。
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