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600里的典故

1. 张仪600里的典故发生在公元前312年,当时秦相张仪出使楚国,为了破坏齐楚联盟,他承诺以600里商於之地归还楚国作为诱饵。2. 楚国相信了张仪的承诺,与齐国断交。随后,楚国派使者到秦国要求交付商於之地,但张仪却否认了之前的承诺。3. 楚怀王愤怒地派兵攻打秦国,但连续三次战役都失败了,这导致...
张仪600里的典故
1. 张仪600里的典故发生在公元前312年,当时秦相张仪出使楚国,为了破坏齐楚联盟,他承诺以600里商於之地归还楚国作为诱饵。
2. 楚国相信了张仪的承诺,与齐国断交。随后,楚国派使者到秦国要求交付商於之地,但张仪却否认了之前的承诺。
3. 楚怀王愤怒地派兵攻打秦国,但连续三次战役都失败了,这导致楚国的大国地位动摇。
4.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为了追回失地,前往武关与秦昭王会面,却反被秦国囚禁,并在三年后死于秦国。
5. 公元前230年,秦国通过商於古道东出,灭掉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6.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部队也是通过商於古道进入咸阳,导致秦朝的灭亡。
7. 1637年,李自成兵败后,带着少量残兵逃入金钟山(今富水闯王寨)屯兵。
8. 商於古道作为连接关中地区与长江中游的重要通道,控制了它就能在争霸天下中占据主动。
9.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纵横家,他原籍魏国安邑(今山西运城万荣)。张仪早年师从鬼谷子,后游历楚国、赵国,未被重用,后来加入秦国,以连横策略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并两度担任秦相。
10. 张仪在秦国担任相国期间,多次领兵攻打韩、赵、魏等国。他曾攻占魏国的蒲阳,并在魏、韩两国互尊为王时攻占魏国的陕(今河南陕县)。
11. 张仪还支持秦惠王称王,并在秦惠王元年设立了巴郡、蜀郡和汉中郡。
12. 张仪作为秦相,多次出使山东六国,以连横策略游说各国,破坏了合纵抗秦的联盟。
13. 张仪被封为武信君,但在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与张仪不和,张仪害怕被杀,逃到了魏国。
14. 张仪在魏国担任相国一年后,于公元前309年去世。2024-04-22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0:35: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判叽4 张仪600里的典故

    张仪600里的典故如下:公元前312年,秦相张仪出使楚国,为了利诱楚国,瓦解齐楚联盟,张仪以600里商於之地归还楚国为诱饵。楚国于是与齐国断交,与齐国断交后楚国派遣使者出使秦国要求以约交付商於之地,但张仪却矢口否认。恼羞成怒的楚怀王于是派兵攻秦,三战皆败,楚国的大国地位自此动摇。公元前299年...

  • 1. 张仪600里的典故发生在公元前312年,当时秦相张仪出使楚国,为了破坏齐楚联盟,他承诺以600里商於之地归还楚国作为诱饵。2. 楚国相信了张仪的承诺,与齐国断交。随后,楚国派使者到秦国要求交付商於之地,但张仪却否认了之前的承诺。3. 楚怀王愤怒地派兵攻打秦国,但连续三次战役都失败了,这导致...

  •  誉祥祥知识 合纵连横的典故

    然而,当楚使刚踏入秦国境内,张仪却假意摔伤,推脱病重,拒绝与楚使会面。楚怀王见状,误以为秦国对楚与齐的断交存有疑虑,于是又派人北上对齐王进行辱骂。此举激怒了齐王,他毅然决定与楚国绝交,转而与秦国结盟。当楚使再次向张仪追讨六百里土地时,张仪却狡黠地笑道:“我所说的六百里地,或许...

  •  宜美生活妙招 合纵连横的典故

    合纵连横的典故揭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和策略。秦国通过张仪的诡计成功地离间了楚国与齐国的关系,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这一典故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尔虞我诈和利益纷争。

  •  誉祥祥知识 合纵连横的典故

    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