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未勒归无计”使用的典故是?

文章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话,引用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则典故。这个典故源于《后汉书·窦融列传》的一段记载。在东汉时期,名将窦宪带领军队成功击败了匈奴,他们一路追击,直至抵达燕然山。在那儿,他们刻石立碑,记下了这场辉煌的胜利,象征着他们的功绩。"勒石燕然"因此成为了记载战功、表达志向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使用的典故是?
文章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话,引用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则典故。这个典故源于《后汉书·窦融列传》的一段记载。在东汉时期,名将窦宪带领军队成功击败了匈奴,他们一路追击,直至抵达燕然山。在那儿,他们刻石立碑,记下了这场辉煌的胜利,象征着他们的功绩。"勒石燕然"因此成为了记载战功、表达志向的代名词,而"未勒"则表达了壮志未酬,功业未竟的意思。当人们引用这个典故时,往往寓意着自己还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尚未达到预期的成就。

这个典故以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出对胜利的渴望、对使命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燕然未勒"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未来挑战的坚定决心。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坚韧不拔的斗志和高尚的追求。2024-07-24
球球词典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5:15: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什么典故

    “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表述运用了窦宪北击匈奴并在燕然山勒铭纪念的典故。典故具体内容:窦宪北击匈奴:东汉时期,窦宪率领大军北击匈奴,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了纪念这一战功,他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刻石勒铭,以彰显汉朝的威德。典故背后的历史意义:彰显军功:窦宪在燕然山勒铭,不仅是...

  •  文暄生活科普 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什么典故

    “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表述运用了窦宪北击匈奴并在燕然山勒铭纪念的典故。典故核心:窦宪北击匈奴:东汉时期,窦宪率领大军北伐匈奴,取得了重大胜利。勒铭燕然山:为了纪念这一胜利,窦宪在极北的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上刻石勒铭,彰显功绩。这一行为象征着军事上的辉煌成就和对边疆的稳固控制。典...

  •  海南加宸 “燕然未勒归无计”使用的典故是?

    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典故是“燕然山铭功”。典故解释如下:典故中的“燕然”指的是燕然山,古代边塞之地。“未勒归无计”则源于古代军队在燕然山征战胜利后,会将功勋刻写在燕然山上。这里所表达的“未勒归无计”意味着战争尚未结束,胜利的成果尚未铭刻,因...

  •  妖感肉灵10 “燕然未勒归无计”使用的典故是?

    燕然勒石。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译文:东汉窦宪大将军带领着士兵们攻打匈奴,深入腹地千余里,登上了燕然山,在山上留下来字,胜利凯旋。

  •  翡希信息咨询 “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典故是什么?

    “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典故是燕然山铭功。以下是关于这一典故的详细解释:一、典故背景 典故源于东汉时期,车骑将军窦宪率领大军征伐匈奴,在燕然山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窦宪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山铭功”。二、文学含义 “燕然未勒”指的是虽然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