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源自《后汉书·窦宪传》中的典故,该典故讲述了汉和帝永元元年,东汉将领窦宪追击北匈奴,到达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后刻石记功的故事。这句词在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被引用,表达出边塞将士们功业未竟、思乡而不得归的复杂情感。整首词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
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燕然"是山名,即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勒”是在石头上刻字。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所以,“燕然未勒”有功业未成、边患未平的含意;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决心。但他无法想象自己创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上,他引起了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白话文释义: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