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鼓作气有哪些典故?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成语"一鼓作气",最早就记载于《左传》。文中的原意是,鲁国的军队打败了来犯的齐国军队,鲁庄公问谋士曹刿是什么缘故,曹刿回答:"打仗全凭一股气势,击鼓就是叫人打起精神来。第一...
成语一鼓作气有哪些典故?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庄公十年》
成语"一鼓作气",最早就记载于《左传》。文中的原意是,鲁国的军队打败了来犯的齐国军队,鲁庄公问谋士曹刿是什么缘故,曹刿回答:"打仗全凭一股气势,击鼓就是叫人打起精神来。第一次的鼓,气势最盛;第二次的鼓就差了;到了第三次,鼓敲得再响,也不能带动兵马的劲头了。趁着对方不备的时候,咱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会不赢呢?"这就是著名的"曹刿论战"。
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在长勺发生战争。当时,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决心御敌,苦于没有谋士,经人推荐,名不见经传的平民百姓曹刿,被带到了鲁庄公面前。鲁庄公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击退齐国军队,曹刿回答:"这很难说,打仗全凭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可以遵循。"鲁庄公听后觉得有道理,就带着曹刿和大军直驱长勺。
鲁国的军队到了长勺,摆好阵势,与齐军遥遥相对。严阵以待的齐军即刻下令击鼓进兵,全军潮水般地涌来。鲁庄公一听对方鼓声震天,就想叫鲁军也擂鼓对敌。曹刿马上制止他说:"等一等,别跟他们交手。"鲁庄公就下令:"不准喧嚷,不准开打。"齐国军队在鼓声催促下冲了过来,却遇到鲁军不为所动的严整阵容,只好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又擂鼓冲锋,鲁军仍然不动声色,未见一人杀出来。齐军找不到交锋的对手,只能再次退回。这时,齐军将士以为鲁军怯阵,只守不战,不敢与自己交锋。当第三次战鼓擂响时,就有些懈怠,兴趣索然地跑向鲁军。哪知此时,鲁军阵中忽然鼓声大作,鲁国将士霍地喊杀而出,刀砍箭射,毫无准备的齐军顿时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鲁军乘胜追出齐军三十多里,缴获了大量的辎重和兵器。
战后,鲁庄公虚心地向曹刿请教。曹刿就说了文首的那段话。鲁庄公钦佩地翘起大拇指说:"你真可以说是一个精通军事的将军啊!"
成语"一鼓作气"流传了下来,但它的寓意,已经由原来战斗开始时,击一次战鼓以鼓舞士气,转变为用以形容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勇往直前。
2019-12-2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05:57: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一鼓作气”有什么典故?

    “一鼓作气”的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勺之战。战役背景:齐桓公派鲍叔牙率领大军攻打鲁国,鲁庄公和群臣惊慌失措。此时,隐居的曹刿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战役过程:齐、鲁两军在长勺相遇,准备大战。齐军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但曹刿认为时机未到,阻止了鲁庄公应战。齐军接连三次...

  •  湖北倍领科技 一鼓作气典故出自谁

    此典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成语“一鼓作气”,最早就记载于《左传》。文中的原意是,鲁国的军队打败了来犯的齐国军队,鲁庄公问谋士曹刿是什么缘故,曹刿回答:“打仗全凭一股气势,击鼓就是叫人打...

  • 一鼓作气的典故源自公元前684年的春秋时代。在《左传·庄公十年》中,《曹刿论战》这篇历史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一战例。《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其核心内容,也是“一鼓作气”成语的出处。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案例。战争发生在春季,齐国军队进...

  •  铁血知识局 一鼓作气出自哪个战役

    “一鼓作气”出自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84年,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鲁国。当时齐国实力强于鲁国,齐军仗着人多势众,一开始就擂响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迎战,却被曹刿阻止。等到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时,曹刿依旧按兵不动。直到齐军擂响第三通战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出击了。此时鲁军...

  •  翡希信息咨询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如下:故事背景:春秋时代,齐国攻打鲁国,两军在长勺交战。故事发展:齐军首先擂响战鼓发动进攻,但鲁军并未迎战,而是等待时机。齐军连续三次擂鼓挑战,鲁军均按兵不动。齐军士气因此大减,队伍也开始松散。故事高潮:当齐军第三次擂鼓后,鲁军曹刿认为进攻时机已到,随即命令鲁军擂鼓...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