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勺之战。战役背景:齐桓公派鲍叔牙率领大军攻打鲁国,鲁庄公和群臣惊慌失措。此时,隐居的曹刿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战役过程:齐、鲁两军在长勺相遇,准备大战。齐军首先擂响战鼓向鲁军发动进攻,但曹刿认为时机未到,阻止了鲁庄公应战。齐军接连三次...
此典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成语“一鼓作气”,最早就记载于《左传》。文中的原意是,鲁国的军队打败了来犯的齐国军队,鲁庄公问谋士曹刿是什么缘故,曹刿回答:“打仗全凭一股气势,击鼓就是叫人打...
一鼓作气的典故源自公元前684年的春秋时代。在《左传·庄公十年》中,《曹刿论战》这篇历史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一战例。《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其核心内容,也是“一鼓作气”成语的出处。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案例。战争发生在春季,齐国军队进...
“一鼓作气”出自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84年,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鲁国。当时齐国实力强于鲁国,齐军仗着人多势众,一开始就擂响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迎战,却被曹刿阻止。等到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时,曹刿依旧按兵不动。直到齐军擂响第三通战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出击了。此时鲁军...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如下:故事背景:春秋时代,齐国攻打鲁国,两军在长勺交战。故事发展:齐军首先擂响战鼓发动进攻,但鲁军并未迎战,而是等待时机。齐军连续三次擂鼓挑战,鲁军均按兵不动。齐军士气因此大减,队伍也开始松散。故事高潮:当齐军第三次擂鼓后,鲁军曹刿认为进攻时机已到,随即命令鲁军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