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典故,专业的门外汉想知道

一鼓作气的典故源自公元前684年的春秋时代。在《左传·庄公十年》中,《曹刿论战》这篇历史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一战例。《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其核心内容,也是“一鼓作气”成语的出处。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案例。战争发生在春季,齐国军队...
一鼓作气的典故,专业的门外汉想知道
一鼓作气的典故源自公元前684年的春秋时代。在《左传·庄公十年》中,《曹刿论战》这篇历史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一战例。《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其核心内容,也是“一鼓作气”成语的出处。

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案例。战争发生在春季,齐国军队进攻鲁国。曹刿主动请求见鲁庄公,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鲁庄公询问如何迎战,曹刿认为,若能赢得民众信任,依靠公正和诚信,便可以一战。

战前,鲁庄公准备进攻,但曹刿提醒说时机未到。当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时,曹刿认为可以反击。他观察敌军撤退时的车辙和旗帜,确认齐军已溃败。随后,曹刿指挥鲁军追击齐军,取得了胜利。

战后,鲁庄公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解释说,战斗依赖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士气最旺盛;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耗尽。鲁军在士气最旺盛时发动进攻,而齐军士气衰竭,因此取得了胜利。

一鼓作气不仅体现在战场上,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保持最初的激情和动力,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同样,在学习和生活中,抓住机遇,一鼓作气,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一鼓作气的成语,还具有积极的寓意。它强调了在关键时刻保持勇气和决心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要勇敢地向前迈进。

这一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军事智慧,也传递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一鼓作气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2024-12-01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05:26: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鼓作气的典故源自公元前684年的春秋时代。在《左传·庄公十年》中,《曹刿论战》这篇历史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一战例。《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其核心内容,也是“一鼓作气”成语的出处。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案例。战争发生在春季,齐国军队进...

  • anonymous 一鼓作气的典故,专业的门外汉想知道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

  •  上海贡苒网络 门外汉较诙谐的近义词

    搞笑点死马当做活马医 兽医给人看病 一个理 问题五:一鼓作气的典故,专业的门外汉想知道 词典解释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  但远悦ti 臧克茂的事迹报道

    即使大家都知道了,臧克茂也不愿意大家把他当成病人,他仍然在他热爱的实验室里,一鼓作气,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交流全电式炮控系统”和“数字式大功率交流全电炮控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炮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多种型号坦克。而他自己,也从一个坦克的“门外汉”,成为了业内名声...

  •  星恩文化 表示趣味的成语大全?

    一、 数字成语 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 一模一样 一暴十寒 一心一意 一败涂地 一本正经 一臂之力 一尘不染 一见如故 一箭双雕 一脉相承 一目了然 一窍不通 一视同仁 一泻千里 一草一木 一成不变 一帆风顺 一鼓作气 一哄而散 一如既往 一丝不苟 一言难尽 一衣带水...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