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相食的典故

宋楚两国交战,楚国军队在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九月,包围了宋国都城,可是久攻不下。到了第二年五月,楚军在宋都外大修营寨,想长期围城。宋国害怕了,就派华元在夜间来到楚军营地,他对楚将子反说,我们国君让我告诉你:“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这句话意思是说,我们都城现在因为围困...
易子相食的典故
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宋楚两国交战,楚国军队在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九月,包围了宋国都城,可是久攻不下。到了第二年五月,楚军在宋都外大修营寨,想长期围城。宋国害怕了,就派华元在夜间来到楚军营地,他对楚将子反说,我们国君让我告诉你:“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这句话意思是说,我们都城现在因为围困已经绝粮断炊,只好互相交换孩子吃,劈开人骨头当柴烧。

2016-05-27
球球词典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8-21 10:06: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武汉誉祥生活 易子相食的典故?

    易子相食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左传·宣公十五年》的记载。背景:公元前595年,楚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尽管楚军攻势猛烈,但宋国城池坚固,使得楚军久攻不下。到了第二年五月,楚军为了打破僵局,试图通过修筑营寨进行长期围困。典故内容:面对楚军的长期围困,宋国都城内的粮食极度匮乏,生存危机日益严峻。

  •  宜美生活妙招 易子相食的典故

    易子相食是指在极端困境下,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不交换子女为食的悲惨故事,这一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和百姓生活的苦难。以下是关于易子相食典故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易子相食的故事发生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特别是战国时期,长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人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

  •  结晶科技 易子相食的典故?

    易子相食的典故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在这个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各国诸侯之间互相攻打,百姓的生活极其艰难。由于战争和饥荒的摧残,许多地方出现了粮食短缺的情况,人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计。为了生存,一些家庭甚至被迫交换子女为食,即易子相食。这是一种非常残忍的行为,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极度...

  • 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宋楚两国交战,楚国军队在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九月,包围了宋国都城,可是久攻不下。到了第二年五月,楚军在宋都外大修营寨,想长期围城。宋国害怕了,就派华元在夜间来到楚军营地,他对楚将子反说,我们国君让我告诉你:“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这句...

  •  妖感肉灵10 历史上著名的易子而食事件有几次?求具体事例?

    古代中国的易子而食(公元前9世纪)这一事件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孟尝君(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99年)和他的妻子孟母之间。据传孟尝君在齐国被贬官后,他的妻子为了支持他,割下一块股肉煮给丈夫吃,以表达对他的爱和忠诚。这个故事被后人称为“孟母断臂”。罗马帝国的易子而食(公元69年...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