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染丝是什么典故里面的?还有注解?

《墨子》一书,汉时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汇集了墨子的弟子和後学对墨子思想的记录。《墨子》文章语言质朴,不重文采,但逻辑性很强,很有说服力。本文节选自《墨子‧所染》。二注释 1.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2.言:是多馀的文字,无义。3.染丝者:漂染丝绸的人。4.苍:青色。5.所...
墨子染丝是什么典故里面的?还有注解?
染丝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一作者简介

墨子(公元前468—367)名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一带)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创立墨家学派。墨子提出「兼爱」之说,提倡人人相亲相爱,不应有亲疏贵贱的分别。他又主张简朴节俭,反对繁文缛节;主张勤劳刻苦,反对声色逸乐。

《墨子》一书,汉时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汇集了墨子的弟子和後学对墨子思想的记录。《墨子》文章语言质朴,不重文采,但逻辑性很强,很有说服力。

本文节选自《墨子‧所染》。

二注释

1.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言:是多馀的文字,无义。
3.染丝者:漂染丝绸的人。
4.苍:青色。
5.所入者变:丝所投入的染缸颜色不同。
6.五入必:染完了五次。
必:通「毕」,完成。
7.然:这样。
8.有染:也如染布一样。

三赏析重点

墨子从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出很多简易的真理,本章就是感到客观环境对人有 很大的影响而说的。
墨子看见人染丝,感叹地说:「雪白的蚕丝投进青色的染缸,变成了青色;投进黄色的染缸,变成黄色。染缸的颜色不同,蚕丝的颜色也随 改变。蚕丝染了五次,它的颜色就会改变五次。因此,染丝的时候,不能不小心谨慎啊!」不仅染丝是这样,管治国家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
这故事提出治国有如染丝一样的道理:如果国君亲近贤者,那麼国君也会变成贤君,国家便会安定;反之,如果国君亲近小人,那麼国君便会堕落,国家的命运就不堪设想了。其实,同样的道理也适用於人生的其他方面,环境对於改变人的性格品质,一样起 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的思想本是纯洁的,但是,光怪陆离的社会环境,就像五颜六色的大染缸。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经常与品德高尚、追求上进的人相处,向他们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误交损友,便後果堪虞了。
虽然《墨子》的散文语言古朴简约,但也不是完全不讲究语言技巧。例如本节文字便用了结构相似的平行句法,加添文字的韵味,如「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或用重复的手法,突出主题,如「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反覆强调一个「变」字。《墨子》的文采,或不及《孟子》、《庄子》,但他的寓言,亦能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述说深刻的寓意,对人有一定启发作用。2012-05-16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15:15: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一作者简介 墨子(公元前468—367)名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一带)人,春秋、战国之际著名思想家,创立墨家学派。墨子提出「兼爱」之说,提倡人人相亲相爱,不应有亲疏贵贱的分别。他又主张简朴节俭,反对繁文缛节;主张勤劳刻苦,反对声色逸乐。《墨子》一书,汉时有七十...

  •  宸辰游艺策划 墨子的故事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轶事典故:1、墨子泣丝:墨子见人染丝,感叹道:“用青色染丝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丝就变成黄色。染料变了,丝色也随之而变;放入五种...

  • 墨子悲丝的典故介绍如下:《墨子悲丝》初见于《墨子·所染》,相传有一次墨子看到染丝,纯洁的白丝随着染料的颜色而改变,从而想到了人生。他认为,不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缪”的“不义辱人”,都不能避免不被外界所改变。并且还认为不仅仅是普通人会这样,就是一国之主...

  •  湖北倍领科技 悲染丝的意思是什么

    后世以此为典故,用来比喻人们容易受到环境或习俗的影响。三国时期,魏国的阮籍在他的《咏怀》中写道:“杨朱泣岐路,墨子悲染丝。”这里的墨子之悲,不仅仅是对染丝的感慨,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思。唐代李白在其《古风》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恻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这句诗不仅描绘...

  •  火星看门人 关于墨子的奇闻轶事

    墨子泣丝 墨子见人染丝,感叹道:“用青色染丝就变成青色,用黄色染丝就变成黄色。染料变了,丝色也随之而变;放入五种染料,丝就呈现五种颜色。所以对于染丝不可不慎重啊!”不仅染丝如此,治国处世也如同染丝一样。人性如丝,必择所染。墨子救宋 “墨子救宋”讲的是鲁国工匠公输般为楚王造了“云梯...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