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成仁的典故如下:杀身成仁(拼音:shā shēn chéng rén)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等《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的原义是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含褒义。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
7. 舍身取义典故: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8. 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9.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杀身成仁 1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
11) 因为有革命先烈的杀身成仁,才有今天的中华民国。12) 冬天起床或者不起床这个选择,艰难得不亚于是杀身成仁还是苟且偷生。高军 13) 正气养好了,才能舍身报国,杀身成仁,才能刚正不阿,不向黑恶势力低头,才能拒绝诱惑,不做灯红酒绿的俘虏。14) 杀身成仁,万古长春,与天比肩,与地同寿,可见这门...
15. 许多仁人志士在革命的道路上杀身成仁了。16. 不怀着杀身成仁的决心,是无法完成革命大业的。17. 老将军为了悍卫国家而杀身成仁,令人敬佩!18. 君子最重名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所不惜。19. 今天为了国家杀身成仁,我有何遗憾?20. "那么,即使他愿意杀身成仁,也办不到了!"伊莎贝尔...
”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回答必须从上面作起,带动百姓效仿。舍身取义典故: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