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在做了七年“儿皇帝”后,病逝。在这期间,他履行了对契丹的承诺,割让了燕云十六州,这使得中原地区失去了北方的防御屏障。每年向辽太宗耶律德光进贡三十万匹岁绢,并以“儿皇帝”之名向这位小他十岁的辽国君主表示臣服。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的儿皇帝,病死了。
后世影响:由于石敬瑭的行为被视为叛国和屈辱的象征,儿皇帝一词在后世常被用作叛臣的代称。它反映了历史上一些政权在面对强敌时,为了自保而采取的一种屈辱的外交策略。相关典故: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一》中,有记载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时,其书中常曰:“报儿皇帝云。”这进一步印证...
是儿皇帝石敬瑭的典故。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皇帝李从珂猜忌大将石敬瑭,便勒令他率兵返回京师洛阳。石敬瑭不愿束手就擒,便联合契丹攻打洛阳,最后建立后晋,自己当上儿皇帝。所以有了儿皇帝的名声。而孙皇帝则没有具体的典故支撑,但暗指某个人在某个领域中的地位和能力出众,以至于能够媲美历史上的...
提到的历史典故是《五代史》中记载的石敬瑭的故事。石敬瑭为了篡位建立后晋,自称儿皇帝,并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每当契丹使者问是否真心效忠契丹王,石敬瑭回答说:“我受明宗之命,建为天子,非敢抗也,愿为大朝长子,恪守臣节。”这种回答暗示他虽然自称儿皇帝,但实际上是契丹的臣子。后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