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貂换酒的典故如下:晋朝时期,“竹林七贤”的阮咸的儿子阮孚特别好酒,在做安东参军时,整天在军中饮酒作乐,醉眼朦胧,丝毫不把军务放在心上,皇帝派他去作车骑将军的长史,劝他少喝酒,他更是纵情狂饮,经常是烂醉如泥,有时甚至用他的金饰貂皮大衣去换酒喝。
“金貂换酒”这个典故最早来源于《晋书·阮孚传》。阮孚曾担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有一次,为了买酒,他不惜用金貂换酒,结果被相关部门弹劾,但皇帝却宽恕了他。这一典故后来被广泛运用,用来形容文人的豪放不羁。在宋朝,这一典故被多次引用。例如,刘过在《沁园春》词中写道:“翠袖传觞,金貂换...
历史典故: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返回成都后,曾用所著的鷫裘向市人赊酒,展示了他们不拘小节,追求精神享受的豪迈情怀。文化内涵丰富:在《晋书·阮孚传》中也有类似记载,阮孚曾以金貂换酒,进一步丰富了“貂裘换酒”的内涵,使之成为文人风雅和豪放的一种象征。广泛引用:随着时间的...
温庭筠的《寄卢生》中也提到了这个典故,"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仍然向往着用金貂换取美酒,与友人共饮的期待。王维在《过崔驸马山池》中写道:"脱貂贳桂醑,射雁与山厨",这里的"脱貂贳桂醑"就是以貂皮换取美酒,展现了诗人在山水间的豪放生活。骆宾王的《畴昔篇...
后世常用“阮貂换酒”来形容帝王对臣子的宽容与偏爱。唐朝时期的崔嘏在为令狐定授予右散骑常侍的制文中,便引用了这一典故,称令狐定的忠诚和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如同阮孚用金貂换酒般得到了特殊待遇,又如同潘岳在秋天时得到了皇帝的厚待。“阮貂换酒”这一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