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历史人物苏秦。典故如下:- 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位著名的策略家。他曾到秦国游说,但秦王并未看重他。回到家中后,他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嫂和妻子,都认为他不会有出息,对他十分冷淡,尤其是他的嫂嫂,经常对他冷言冷语。- 发愤苦读:苏秦非常生气,于是发愤苦读,后来研究...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历史人物苏秦。
典故如下:- 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位著名的策略家。他曾到秦国游说,但秦王并未看重他。回到家中后,他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嫂和妻子,都认为他不会有出息,对他十分冷淡,尤其是他的嫂嫂,经常对他冷言冷语。- 发愤苦读:苏秦非常生气,于是发愤苦读,后来研究出了一套“合纵”之术,即联合六国共同对抗秦国。- 游说六国:苏秦成功游说了燕王、赵王等六国君主,并被封为相国,权倾天下。- 衣锦还乡:当他衣锦还乡时,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他的父母打扫庭院,摆下酒席,率领全家人到三十里之外迎接他。他的妻子、兄弟不敢抬头看他,而他的嫂嫂则伏在地上,规规矩矩地拜了四拜,向苏秦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 成语出处:苏秦的嫂子前后的态度变化,正是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意指原先傲慢,后来恭顺,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这一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2025-01-25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7:17: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历史人物苏秦。典故如下:- 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位著名的策略家。他曾到秦国游说,但秦王并未看重他。回到家中后,他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嫂和妻子,都认为他不会有出息,对他十分冷淡,尤其是他的嫂嫂,经常对他冷言冷语。- 发愤苦读:苏秦非常生气,于是发愤苦读,后来研究...

  •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典故如下:出处:该成语直接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一》中苏秦对嫂子说的话:“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意为嫂子为何以前傲慢,后来却变得恭顺。典故: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个谋士,他主张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但最初在秦国游说时未被采纳,失意而归。遭遇冷漠:...

  •  翡希信息咨询 前倨后恭成语典故

    “前倨后恭”的成语典故源于苏秦的故事:落魄时的冷遇:苏秦在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遭到了各君王的冷遇,落魄地回到家乡。此时,他的家人对他冷眼相待,甚至不给他饭吃,态度极其傲慢无礼。奋发图强后的荣耀:受到冷落后,苏秦并未气馁,而是潜心研究政治形势,最终成功说服六国合纵抗秦,被...

  • 成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这个成语来源于以下历史典故:历史典故:苏秦是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他最初到秦国游说,主张“连横”,即六国与秦国和好,但未被秦惠文王采纳。失意归家后,家人对他态度冷淡,连嫂子也奚落他。苏秦受此刺激,发奋读书,后来成功游说六...

  •  深空游戏 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这句话反映了一个人态度的转变,最初对他人的态度傲慢无礼,后来却变得恭敬有加。这种转变在古代社会中并不罕见,往往与人的地位变化或利益关系的调整有关。在《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的故事中,苏秦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学者,他试图说服当时的秦国君主采用连横...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