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历史人物苏秦。典故如下:- 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位著名的策略家。他曾到秦国游说,但秦王并未看重他。回到家中后,他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嫂和妻子,都认为他不会有出息,对他十分冷淡,尤其是他的嫂嫂,经常对他冷言冷语。- 发愤苦读:苏秦非常生气,于是发愤苦读,后来研究...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历史人物苏秦。
典故如下:- 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位著名的策略家。他曾到秦国游说,但秦王并未看重他。回到家中后,他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嫂和妻子,都认为他不会有出息,对他十分冷淡,尤其是他的嫂嫂,经常对他冷言冷语。- 发愤苦读:苏秦非常生气,于是发愤苦读,后来研究出了一套“合纵”之术,即联合六国共同对抗秦国。- 游说六国:苏秦成功游说了燕王、赵王等六国君主,并被封为相国,权倾天下。- 衣锦还乡:当他衣锦还乡时,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他的父母打扫庭院,摆下酒席,率领全家人到三十里之外迎接他。他的妻子、兄弟不敢抬头看他,而他的嫂嫂则伏在地上,规规矩矩地拜了四拜,向苏秦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 成语出处:苏秦的嫂子前后的态度变化,正是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意指原先傲慢,后来恭顺,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这一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2025-01-25
球球词典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4:37: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武汉誉祥科技 关于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

    前倨后恭 成语故事:在古代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名叫苏秦的谋士。他曾在赵国担任要职,因其杰出的外交手段,获得了赵王的信任。但后来,因某些政治变故,苏秦被逐出赵国。在流亡至齐国时,遭遇了一种特别的待遇。初到齐国时,齐人对他态度冷淡,不屑一顾,显示了一种傲慢的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多彩生活小贴士 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2. 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有两处,一是《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二是《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3. 成语“前倨后恭”的用法示例可见于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其中有句:“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

  • jbp46a1ff48a8 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  倍领趣闻 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

    成语“前倨后恭”源自战国时期苏秦的传奇经历。苏秦早年游说秦惠王未果,落魄而归,家中遭遇冷遇,妻子不理、嫂嫂不睬、父母漠视。然而,苏秦并未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图强,终有所成。他后来游说赵国,获得重用,更逐一说服六国,形成合纵抗秦之势,一时权势显赫,掌握六国相印。功成名就的苏秦再次归家...

  •  4399chenghao 前什么后恭

    前倨后恭,是汉语中来源于史书的一则成语,出自西汉·刘向编《战国策·秦策一》。这则成语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其自身结构为联合式,含贬义,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状语、定语。《战国策·秦策一》: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