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典故如下:出处:该成语直接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一》中苏秦对嫂子说的话:“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意为嫂子为何以前傲慢,后来却变得恭顺。典故: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个谋士,他主张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但最初在秦国游说时未被采纳,失意而归。遭遇冷漠:...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典故如下:
出处:该成语直接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一》中苏秦对嫂子说的话:“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意为嫂子为何以前傲慢,后来却变得恭顺。
典故:
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个谋士,他主张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但最初在秦国游说时未被采纳,失意而归。遭遇冷漠:回到家乡洛阳时,苏秦因游说失败而穷困潦倒,家人对他态度冷漠,尤其是嫂子对他不屑一顾。发奋图强:苏秦受此刺激,立志苦读兵法,研究各国形势,最终成功说服六国结成同盟,联合对抗秦国。地位提升:苏秦因此成为六国的军队总参谋,地位显赫。当他再次路过洛阳时,受到当地官员和家人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嫂子对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变得毕恭毕敬。苏秦感慨:面对嫂子的前后变化,苏秦不禁感叹道:“人贫穷了,父母都懒得瞧自己一眼,富贵了,连亲戚都害怕你,难怪人们看重权势利禄了!”这个典故形象地展示了“前倨后恭”的含义,即以前傲慢,后来恭顺,形容对人的态度因对方地位或境遇的变化而改变。
2025-01-25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23:50: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典故如下:出处:该成语直接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一》中苏秦对嫂子说的话:“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意为嫂子为何以前傲慢,后来却变得恭顺。典故: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个谋士,他主张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但最初在秦国游说时未被采纳,失意而归。遭遇冷漠:...

  • - 成语出处:苏秦的嫂子前后的态度变化,正是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意指原先傲慢,后来恭顺,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这一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  多彩生活小贴士 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出自哪里?

    2. 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有两处,一是《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二是《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3. 成语“前倨后恭”的用法示例可见于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其中有句:“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

  •  文暄生活科普 前倨后恭出自哪里

    ” 前倨后恭”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原文是”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这段话描述了苏秦在显贵之后,他的嫂子对他态度的转变,从先前的傲慢变为后来的恭敬。这个成语现在就用来形容对人态度由坏转好,多指人势利。

  •  文暄生活科普 前倨后恭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前倨后恭,汉语成语,拼音为"qián jù hòu gōng",意指一个人先前傲慢,后来变得恭敬,形容态度转变。这一成语出自古代典籍《战国策·秦策一》和《史记·苏秦列传》,在苏秦的故事中有所体现。苏秦起初在游说秦国失败后,遭到嫂子的冷遇,但他并未放弃,通过刻苦学习最终成功,成为六国丞相。回家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