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前倨后恭”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成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这个成语来源于以下历史典故:历史典故:苏秦是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他最初到秦国游说,主张“连横”,即六国与秦国和好,但未被秦惠文王采纳。失意归家后,家人对他态度冷淡,连嫂子也奚落他。苏秦受此刺激,发奋读书,后来成功游说...
成语“前倨后恭”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成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这个成语来源于以下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苏秦是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他最初到秦国游说,主张“连横”,即六国与秦国和好,但未被秦惠文王采纳。失意归家后,家人对他态度冷淡,连嫂子也奚落他。苏秦受此刺激,发奋读书,后来成功游说六国实行“合纵”政策,联合对抗秦国,并身兼六国相印。当他再次路过家乡时,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变得非常恭敬。苏秦的嫂子更是趴在地上磕头。苏秦笑问嫂子为何前倨后恭,嫂子回答是因为他现在做了大官、发了大财。
成语含义:“前倨后恭”或“前倨后卑”即指对人先前傲慢而后来恭敬的态度变化,反映了人们对权势利禄的看重以及世态炎凉的社会现象。

2025-01-23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6 07:37: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历史人物苏秦。典故如下:- 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位著名的策略家。他曾到秦国游说,但秦王并未看重他。回到家中后,他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嫂和妻子,都认为他不会有出息,对他十分冷淡,尤其是他的嫂嫂,经常对他冷言冷语。- 发愤苦读:苏秦非常生气,于是发愤苦读,后来研究...

  • 成语“前倨后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典故如下:出处:该成语直接来源于《战国策·秦策一》中苏秦对嫂子说的话:“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意为嫂子为何以前傲慢,后来却变得恭顺。典故:背景:战国时期,苏秦是一个谋士,他主张六国联合对抗秦国,但最初在秦国游说时未被采纳,失意而归。遭遇冷漠:...

  •  翡希信息咨询 前倨后恭成语典故

    “前倨后恭”的成语典故源于苏秦的故事:落魄时的冷遇:苏秦在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遭到了各君王的冷遇,落魄地回到家乡。此时,他的家人对他冷眼相待,甚至不给他饭吃,态度极其傲慢无礼。奋发图强后的荣耀:受到冷落后,苏秦并未气馁,而是潜心研究政治形势,最终成功说服六国合纵抗秦,被...

  • 成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这个成语来源于以下历史典故:历史典故:苏秦是战国初期的著名策士。他最初到秦国游说,主张“连横”,即六国与秦国和好,但未被秦惠文王采纳。失意归家后,家人对他态度冷淡,连嫂子也奚落他。苏秦受此刺激,发奋读书,后来成功游说六...

  •  翡希信息咨询 关于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

    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及相关解释如下:成语故事:在古代战国时期的齐国,谋士苏秦初到齐国时,因人们不了解他的才能,对他态度冷淡,不屑一顾,此为“前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秦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齐王的重视。这时,那些曾经冷淡他的人开始对他极为尊敬和谦恭,此为“后恭”。这种前后态度...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