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孔子的弟子,以其诚信和严谨的教育态度广受后人敬仰。其中,“曾子烹彘”一典讲述了曾子如何坚守承诺,即使面对妻子的玩笑,也坚决履行对儿子的诺言,以此教育孩子要诚实无欺,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典范。“曾子避席”则展示了他对师道的尊重,当孔子提问时,他立即起身离开座位,以示恭敬,这成为了...
曾子,即曾参,为孔子弟子之一。《说苑·立节》中记载了曾子不受邑的故事。鲁国国君欲将一座城镇封赐给曾子,这不同于一般的馈赠,应视为封赐。曾子对此表示疑惑,他问国君:“既然您将这座城镇封赐于我,但我不明白,您为何不骄视我?”国君解释道:“即使我给予你赏赐,但你不会因此而骄傲。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以上是和你的问题有关的一段古文的原文,下面是解释:曾子穿着...
孔子听到此事,对曾子的品行大加赞赏,认为他的言行足以维护自己的节操。曾参的举动,体现了他"无功不受禄"的高尚情操,他明白,自己并未为鲁国做出实质贡献,接受如此厚重的馈赠,有悖于自己的原则。国君的赠予,虽然出于好意和对他的敬重,但曾子的拒绝显示了他对公正与廉洁的坚持,这种思虑并非针对个人...
曾子烹猪曾子烹彘【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