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的典故的诗句

“莫须有”这一典故,源自《宋史·岳飞传》。岳飞被捕,案件即将定罪时,韩世忠提出质疑,质问秦桧。秦桧辩称,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的反动信件虽已不存,但“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反问:“‘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便引得“莫须有”一词被众人所熟知。中国人读古书,摇头晃脑,看似博学,...
莫须有的典故的诗句
“莫须有”这一典故,源自《宋史·岳飞传》。岳飞被捕,案件即将定罪时,韩世忠提出质疑,质问秦桧。秦桧辩称,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的反动信件虽已不存,但“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反问:“‘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便引得“莫须有”一词被众人所熟知。

中国人读古书,摇头晃脑,看似博学,实则读书不化,往往囫囵吞枣。对于“莫须有”三字,多数人解释为“没有”,这种解释根本说不通。若秦桧悍然称“莫须有”为“没有”,等于无证据便整岳飞,等于公然承认自己胡来,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尽管中国知识人普遍读“宋史”岳飞传,但鲜有人深究“莫须有”解释的合理性。终于,有人站出来提出质疑。徐乾学在《资治通鉴后编》中提出,“莫须有”应为“必须有”;毕沅在《资治通鉴考异》中引用《中兴记事本末》旁证,认为亦应为“必须有”;朱彝尊亦言此解方合。但将“莫”字改作“必”字,依据何在?“莫”字与“必”字明显不同。

俞正燮在《癸巳存稿》中认为,“莫须有”三字应从字面解释,认为应标点为“莫,须有”。他解释“莫”表示秦桧的迟疑,“须有”表示必须有。俞正燮的解释虽未犯私改古书之错,却犯了乱点古书之错,仍不通顺。

其实,“莫须有”三个字是宋朝人的用法,应从宋朝人的书中找旁证。我在宋朝人书中发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有“莫须召二三大将来”的话;《曲淆旧闻》中有“莫须待介甫参告否”的话;《铁围山丛谈》中有“莫须问他否”的话;《宝真斋法书赞》中有“莫须与他明辩”的话;《分类夷坚志》中有“莫须谢尚书否”的话;《思陵录》中有“莫须批出”的话;《后村大全集》中有“莫须有人”的话。

从这些宋朝口语中,我们可以归纳“莫须”的语义,原来是“难道不”或“难道没”的意思。“莫须有”三个字,原来是“难道没有吗?”的意思。对照“宋史”原文:“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翻译成现代汉语,分明是“岳飞的罪名,难道没有吗?”的傲慢语气。2024-10-12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23:36: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对照“宋史”原文:“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翻译成现代汉语,分明是“岳飞的罪名,难道没有吗?”的傲慢语气。

  •  翡希信息咨询 莫须有的典故的诗句

    诗句:虽然“莫须有”这一典故并非直接来源于某句特定的诗句,但它在《宋史·岳飞传》中被明确记载,并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解释:典故来源:“莫须有”这一典故源自《宋史·岳飞传》,描述了岳飞被捕后,秦桧在为其定罪时的狡辩之词。字面解释:关于“莫须有”的解释,历史上存在多种观...

  •  后山人or堂前客 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这幅对联说的历史人物是谁?

    “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这幅对联说的历史人物是岳飞。意思是:上联写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之罪下入囚笼,下半联写身经百战,忠于国家,人虽已死而精神却烙在了这个民族的骨子上。此联为清代吴芳培所作汤阴岳庙联。1、岳庙:在河南汤阴县城西南隅,祀岳飞。2、莫须有:不一定有。据...

  •  大海中的霞光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精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的典故(简单一点的)

    ”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莫须有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即“也许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

  •  起航教育培训公司 莫须有的典故

    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用以表示凭空诬陷。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这也是莫须有之事,况阮老先生罢闲之人,国家大事也不可乱讲。”历史典故:起源:绍兴和议之后,秦桧唆使其同党万俟卨向宋高宗呈上一道捏造岳飞抗金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