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续貂这个成语与父亲无关,它的主人公是晋朝的赵王司马伦。以下是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成语来源: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龄所著的《晋书·赵王伦传》。成语故事:在晋朝时期,赵王司马伦篡位称帝后,为了笼络朝臣,大肆封官。由于官员数量激增,导致用于装饰官员帽子的貂尾不够用,于是只好用颜色和形...
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8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辅,狗尾续貂。”近义词有:佛头着粪,狗尾续貂是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可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意思是指封官太滥。亦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出自《晋书·赵王伦传》。司马炎封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赵王司马伦篡位后,滥封官爵,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因此,人们讥诮说:“貂不足,狗尾续。”...
狗尾续貂(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狗尾续貂(貂:一种毛皮珍贵的动物)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
狗尾续貂是指将狗尾巴和貂尾巴拼接在一起的典故。狗尾续貂源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描写:“狗尾续貂,已非貂尾;而犹续貂也。”这句话用来形容有些东西本来是高贵珍贵的,却因为和低贱的东西拼接在一起而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这个典故成为了一个形容事物被虚伪掩饰、劣质替代的比喻。狗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