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首咏梅诗到底用没用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 · 袁安传》 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这首诗中的高士卧雪,是东汉袁...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首咏梅诗到底用没用典故?
前言

问题:怎么理解“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句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那个被腰斩的诗人高启,这两句是其《咏梅九首》第一首的颔联,全诗为: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一、文字狱的牺牲品 高启其人

高启(1336-1374 )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 长洲即今江苏苏州市人。

他与刘基(刘伯温)、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 又与王行等人号"北郭十友"。

高启在元末隐居于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作为汉人,他在明朝却遭遇横祸,不得善终。

入明以后,高启被推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并受命教授诸王。后来高启受到朱元璋的召见,准备授予其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高启回到了吴淞青丘以后,与时任苏州知府的魏观成为好友,结果受到了牵连。

这个魏观把张士诚旧宫址改修府治,结果获罪被诛。而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其中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因此被连坐腰斩。

《明史》 列传第一百七十三文苑一中记载:

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也。及归,居青丘,授书自给。知府魏观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见,甚欢。观以改修府治,获谴。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于市,年三十有九。

可见,高启被牵连一事,不仅仅单纯因为《郡治上梁文》,高启以前就因为作诗惹得皇帝不悦,只是朱皇帝没有发作而已。

二、咏梅诗简释

1、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首联以提问的方式发端。琼姿,是指梅花的倩影,她应该生活在天上的瑶台呀,这是谁把她请到了江南,处处可见呢?

合,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 琼姿只合在瑶台,平平仄仄仄平平。

2、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高洁的梅花,如同隐居于雪山中的隐士,又如同月光之下,在林中款款而来的美丽女子。

七律的中间二联必须,这首诗的颔联很工整。上下联用了两个比喻。高士赞其心灵精神之美,美人赞其外形的美丽。

3、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七律的颈联也必须对仗。这副对联用了北宋林逋《山园小梅二首》的典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暗香这两个词,几乎是咏梅的符号了,南宋的姜夔还用因此创作了两个词牌。

在高启的诗中,上联用疏影,下联为什么不能用暗香呢?

因为“暗香漠漠苔“, 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 ,因此诗人把暗改为残,残香漠漠苔,平平仄仄平。

横斜水清浅,平平仄平仄,俗称锦鲤翻波,是平平平仄仄的常用变格,也是律句。

4、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这里又用了典故,何郎,指南朝诗人何逊,他作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等咏梅诗: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自去何郎,就是何郎自去或者自何郎去,为了符合格律要求,因此诗家语常有倒装前置等用法。

何逊走了以后再也没有好的咏梅诗了,梅花受到冷落,自己孤独地开落在东风里。

三、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其中的两个典故

这两句诗,是这首七律中的亮点。特别是第一句,写出了梅花所象征的人格精神。

1、雪满山中高士卧

雪满山中,并非是描写山中雪景有多么美丽。而是说,相对于锦衣玉食的生活,高士的还是比较艰苦的。这正是梅花凌霜傲雪的特点。

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 · 袁安传》 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这首诗中的高士卧雪,是东汉袁安卧雪典故的化用,表示贤人生活贫寒却清操自守。

2、月明林下美人来

月光中的林下美人,用的是《龙城录》中赵师雄的典故 :

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旁舍,见一女人,淡妆素服,出迓师雄。”与语,但觉芳香袭人。至酒家共饮,有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师雄醉寐,“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

柳宗元的《龙城录》(又名《河东先生龙城录》)是一部唐代传奇小说。记载了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的一个传说。

赵师雄游罗浮山,遇见一个淡妆素服、芳香袭人的美女,二人共饮之后,赵师雄喝醉睡着了。睡醒以后,美女已经消失,赵师雄发现自己睡在大梅花树下。

结束语

老街看到有人说,袁安卧雪在城中,不是山中,而赵师雄故事中的美人,是在酒店,不符合梅花圣洁的形象。

也有道理。

不过,典故的化用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所以也不能肯定地说没有用典故。诗人作诗,总是若离若即。

过于执着的人不可与言诗也。

@老街味道2022-07-03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12:55: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湖北倍领科技 “月明林下美人来”的出处是哪里

    “月明林下美人来”出自明代高启的《咏梅九首》。“月明林下美人来”全诗《咏梅九首》明代 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薄瞑山...

  •  laozhou402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意思谁知道?

    这是高启的《梅花九首》之一。首联两句写像梅花这样瑰丽的风姿,本来应该充任瑶台上的琼玉,却不知被那位仙人栽到了江南的处处山林。传说中昆仑山有瑶台十二座,上面满是玉树琼花。”琼枝”当做"琼姿“古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瑰丽的姿容,通常用于梅花。作者开首便对梅花大加赞叹。颔联说,梅花但它毕竟是...

  •  zningo “月明林下美人来”出自哪首诗,全诗是什么?

    月明林下美人来”出自明代高启的《咏梅》原文: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译文:梅花本该充任瑶台上的琼玉,被不知哪位仙家之手栽向了江南的处处山林。雪满山中,它们却稳稳地酣卧。只...

  •  上海贡苒网络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意思谁知道?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诗描绘了梅花的超凡脱俗和高洁雅致。诗人以“琼枝”比喻梅花的瑰丽姿态,原本应在神话中的瑶台生长,却意外地被移植到了江南的寻常角落。梅花在雪覆盖的山中宛如高洁的隐士安详躺卧,而在月光照耀的林间,又如同美丽绝伦的仙子翩翩起舞。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梅花的...

  •  腾云新分享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什么意思

    对联中的高士与美人,其实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高士代表着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而美人在月光下的出现,则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诗意。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高士在雪中的静思,与美人在月下的轻盈,共同构成了这幅美丽的画面。这种对联的表达方式,不仅...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