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病入膏盲”出自《左传·成公十年》。历史典故:- 晋景公重病: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景公生了重病,他听说秦国的医生缓医术高超,便派人去请。- 梦中对话:在医生缓到来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在商量如何躲避即将到来的医生。其中一个小孩说:“我们躲到肓...
出自: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一章:“抢救队员戴着钢盔,抡着铁钩、铁铲,从坍塌的建筑物下寻找奄奄一息的遇难者。”
出处:该成语出自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卷一三,原文为“感承夫人好意,只是氏儿病入膏肓,眼见得上天远,入地便近,不能报答夫人厚恩。”这里用来形容病情极其严重,已经无法救治。综上所述,“病入膏盲”是一个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救治或情况严重到无法挽回的成语,具有深刻的字面和引申意义。
最早记载病入膏肓的典故出自《左传·成公十年》。文中描述医生认为疾病无法治愈,因为病在膏肓之上,膏之下,药力无法到达,因此无法治疗。此成语常用来形容病情严重或事态发展的不可挽回。在使用病入膏肓时需要注意其发音,“肓”不能读作“máng”,也不能写作“盲”。它还有近义词“人命危浅,行将...
成语出处: 《 左传 ·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 之上 ,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成语例句: 吾观刘琦过于 酒色 , 病入膏肓 ,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注音: ㄅㄧㄥˋ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 病入膏肓的近义词: 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