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壤的相关典故

《礼记·檀弓下》: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译文:孔子的老相识有叫原壤的,...
原壤的相关典故
《礼记·檀弓下》: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译文:孔子的老相识有叫原壤的,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他清洗棺木。原壤噔噔地敲击着棺木道:“我很久未唱歌抒怀了。”唱道:“斑白的狸猫之首,牵着你柔软的手。”孔子装作没听见而走开。随从的人问:“先生不可以使他停止(唱)吗?”孔子道:“据我所知,未失去的亲人才是亲人,未失去的老相识才是老相识。”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译文:原壤踞坐着等着。孔子批评他道:小时候不谦逊尊长,长大又无可称述,老了又不死这是浪荡子。(孔子)用手杖轻敲原壤的小腿。

2016-06-01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15:55: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礼记·檀弓下》: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译文:孔子的老相识有叫原壤的,...

  •  阿暄生活 原壤相关典故

    在《礼记·檀弓下》的篇章中,孔子与他的一位故人,名叫原壤,发生了一段颇具教诲意义的交流。当原壤的母亲去世时,孔子出于对故人的尊重,主动提供帮助,协助他准备葬礼。然而,原壤的行为却出人意料,他登上木椁时,不仅没有表现出哀痛,反而高歌起来,歌词中提到“斑然的狸首,牵着你柔软的手”,...

  •  职场导师赵叔 原壤蹲着以待孔子何如人哉?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诉焉,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意思是:原壤蹲着两脚不坐不起,以待孔子之来。先生说:“年幼时,不守逊悌之礼。年长了,又一无称述来教导后辈。只是那样老而不死,这等于如人生中一贼。”说了把手中所曳杖叩击他的脚胫。出自:《论语·宪问》。其中,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一个汉语...

  •  武汉誉祥科技 「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一种怎样的思路?

    孔子的一则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就是《论语》中著名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个典故并非孤立,而是源自孔子与故友原壤之间的一次独特互动,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历史的面纱,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原壤,孔子的老朋友,他的母亲去世后,孔子带着弟子去探望。原壤的姿态...

  •  文暄生活科普 为什么说老而不死是为贼

    原壤的坐姿,即夷俟,是古代东方夷俗的蹲坐方式,表现出他的不敬。孔子的杖击其胫,反映出他对原壤行为的不满。后来,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那些老而无德、对社会没有正面贡献的人,他们活着成了“贼”,象征着偷生和浪费生命。尽管古代社会对礼仪有着严格的要求,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礼教规范有时会被...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