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下》: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译文:孔子的老相识有叫原壤的,...
在《礼记·檀弓下》的篇章中,孔子与他的一位故人,名叫原壤,发生了一段颇具教诲意义的交流。当原壤的母亲去世时,孔子出于对故人的尊重,主动提供帮助,协助他准备葬礼。然而,原壤的行为却出人意料,他登上木椁时,不仅没有表现出哀痛,反而高歌起来,歌词中提到“斑然的狸首,牵着你柔软的手”,...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诉焉,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意思是:原壤蹲着两脚不坐不起,以待孔子之来。先生说:“年幼时,不守逊悌之礼。年长了,又一无称述来教导后辈。只是那样老而不死,这等于如人生中一贼。”说了把手中所曳杖叩击他的脚胫。出自:《论语·宪问》。其中,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一个汉语...
【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译文】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孔子 【释义】大意是:小的时候不懂谦卑不...
「老而不死是为贼」:一次深刻洞见人性的寓言 孔子的一则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就是《论语》中著名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个典故并非孤立,而是源自孔子与故友原壤之间的一次独特互动,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历史的面纱,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原壤,孔子的老朋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