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的成语典故

关于怒发冲冠的成语典故分享如下: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和氏璧”。秦昭襄王企图仗着强国的地位夺取这件宝物,于是假意向赵王说,愿意以十五个城的领土交换“和氏璧”,并且要求即派代表,带着宝璧到秦国去谈判交换的事情。赵王不敢怠慢,就派蔺相如作代表,去见秦王。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的人,...
怒发冲冠的成语典故
关于怒发冲冠的成语典故分享如下:
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和氏璧”。秦昭襄王企图仗着强国的地位夺取这件宝物,于是假意向赵王说,愿意以十五个城的领土交换“和氏璧”,并且要求即派代表,带着宝璧到秦国去谈判交换的事情。赵王不敢怠慢,就派蔺相如作代表,去见秦王。

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的人,结果,不但没让秦王骗取宝璧,而且还当面指责秦王,揭穿了他的阴谋企图,终于把“和氏璧”仍然送回赵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描写蔺相如在秦王面前愤怒指责秦王的情形道:“相如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怒发上冲冠”,气得头发往上直冲,几乎把帽子都要顶起来了。形容暴怒的神情。
《史记·刺客列传》有“发尽上指冠”,《淮南子·泰族训》有“发植穿冠”,意思都相同。这类说法,见于记载的最早者,大概要算《庄子·盗跖》,“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后来作为成语,一般都说作“怒发冲冠”。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造句如下:
1、谁不曾一意孤行,怒发冲冠过怕只怕少了那份执着。
2、他听说敌人侵入国境,行为异常残暴,不禁怒发冲冠,立即投军杀敌。
3、听到北京女子中学的学生被捕后,鲁迅先生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4、战士们看到班长牺牲了,一个个怒发冲冠,发誓为班长报仇。
5、我听说残忍虐待动物,就怒发冲冠。
6、我的邻居在我们的狗偷了他的报纸时怒发冲冠。
7、听到那个律师在讲演中污蔑我们的祖先,大家都气得怒发冲冠。

8、对方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令人怒发冲冠,忿恨难平。
9、听到儿子犯下如此罪行,气得他怒发冲冠。
10、听到这种荒唐的事,连脾气最好的老李也气得怒发冲冠。
11、看到他怒发冲冠、振臂挥舞的样子,在场纺人全吓到了。
12、听到敌人的阴谋,不由得令人怒发冲冠,誓死反抗到底。
13、他的女朋友告诉了他以后,他怒发冲冠。
2023-11-10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7-10 10:18: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则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宋代岳飞《满江红》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典故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罕见的玉璧,这块玉璧是春秋时楚...

  •  谷艾文艺苑 成语“怒发冲冠”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成语“怒发冲冠”有两个广为人知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时期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该成语形容人极端愤怒。故事如下:蔺相如与和氏璧: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一块珍贵的国宝——和氏璧,便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与之交换。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将和氏璧献给秦王后,发现秦王并无交换之意...

  •  星恩文化 怒发冲冠的典故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这个成语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壁,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这块壁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

  • 成语"怒发冲冠"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冠"指的是帽子。这个成语描绘的是人在极度愤怒时,头发直竖,仿佛能顶起帽子的景象,象征着强烈的愤怒。故事发生于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珍贵的和氏璧,秦昭王欲以15座城池交换。赵王面临抉择,最终决定派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深知秦...

  •  沉夜孤星hwrqdb9e3e9e 怒发冲冠成语故事

    【典故】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庄子·盗跖》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极端愤怒 【近义词】大发雷霆、怒形于色、怒火中烧 【相反词】喜不自胜、欣喜若...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