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是中国的一句古训,用来形容对待别人的慷慨和善良。这个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战国策·魏策四》。故事中,魏惠王问魏文侯:“一斗粟养百人,百人未足,何如?”魏文侯回答:“一升粟养恩人,千秣不足,何如?”这句话意味着用一斗粟(一斗约合十升)养活的人不足以...
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真不是人。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主公,各位先生,所以,这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说,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他一斗米,他...
1. "一斗米养恩人,一石米养仇人" 的说法源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2. 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道理: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微小的帮助,他们会感激你。3. 如果给予的帮助过多,导致对方产生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可能会引起对方的怨恨。4. 典故讲述两家邻居,一家富裕,一家贫穷。灾荒年间,贫穷的一家遭...
他们认为,既然富人能提供更多的帮助,那么一石米显然是不够的,这使得他们对富人心生怨恨。这一情况传到富人家耳中,富人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他原本出于善意提供帮助,却没想到会遭到误解和仇恨。因此,原本友好的两家关系彻底破裂,此后再无往来。这就是“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典故的由来。
米恩斗米仇的原话,出处是,一个典故,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富裕的人家经常帮助穷人家,有一年颗粒无收,人家就给穷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穷人非常感激救命恩人,可后来种子还没有着落,于是求人家又去富人家借种子,富人就给了他一斗,可他回到家里后,家里人说这斗米能做什么呢?根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