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利益。义:道义。这则成语是讽刺在有利可图时,就不顾道义。【用法】贬义。用来形容为了利益而忘掉道义,出卖朋友的人。【出处】这则成语出自《汉书·郦商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成语故事】郦商曾同汉高祖刘邦在高阳一同起兵,他看刘邦很有才干...
见利忘义的成语故事: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刘邦 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 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
成语“见利忘义”的理解及历史故事如下:理解:- 基本含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道德原则或朋友情谊的人。历史故事:- 背景: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吕后死后,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
总结:见利忘义这个成语故事通过刘邦对项羽失败原因的剖析,揭示了项羽因过于看重个人利益而忽视道义,最终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它告诫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道义和原则。
成语“见利忘义”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其中记载:“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典故如下:背景:秦末时期,郦商在高阳起兵并归顺刘邦,后来立下许多功劳,刘邦称帝后他担任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事件发展:刘邦死后,吕后掌握大权,并打算将刘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