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见利忘义”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见利忘义”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其中记载:“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典故如下:背景:秦末时期,郦商在高阳起兵并归顺刘邦,后来立下许多功劳,刘邦称帝后他担任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事件发展:刘邦死后,吕后掌握大权,并打算将刘家的天...
成语“见利忘义”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见利忘义”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其中记载:“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典故如下:
背景:秦末时期,郦商在高阳起兵并归顺刘邦,后来立下许多功劳,刘邦称帝后他担任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事件发展:刘邦死后,吕后掌握大权,并打算将刘家的天下变为吕家的。吕后死后,吕家的人意图发动政变,汉朝大臣们十分担忧。关键转折: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为了平息祸患,决定诛灭吕氏家族。但由于兵权在吕禄手中,周勃虽然是最高的将领,却拿不到兵符无法调遣部队。于是他们利用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的关系,计划除掉吕禄。结果:周勃劫持住郦商,威胁郦寄引出吕禄,乘机夺取兵符。吕禄听从郦寄的劝告外出狩猎,周勃趁机控制北军,随后将吕氏家族全部诛灭。后世评价:郦寄由于在诛吕事件中立下大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但史书评论他,说他见到有利可图,就出卖了朋友,是个没有道义的人,即“见利忘义”。
2025-01-24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12 18:07: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见利忘义”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其中记载:“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典故如下:背景:秦末时期,郦商在高阳起兵并归顺刘邦,后来立下许多功劳,刘邦称帝后他担任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事件发展:刘邦死后,吕后掌握大权,并打算将刘家的天...

  •  唔哩生活 见利忘义猜一生肖猜一生肖

    2. 见利忘义指的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的行为。3.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用以批评贪恋钱财、品德败坏的人。4. 见利忘义通常作为谓语、宾语或定语使用,不能读作“xiàn”,且“利”不能写作“力”,“忘”不能写作“妄”。5. 成语的近义词有“见钱眼开”和“唯利...

  •  湖北倍领科技 见利忘国的成语

    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见利忘国”这个成语,但确实存在“见利忘义”这一表达。“见利忘义”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这句话意在强调,当人们为了私利而背叛朋友时,即是见利忘义的表现。“见利忘义”的语法结构为连动式,常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  翡希信息咨询 成语什么利忘义

    意思:指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出处: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原文是“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用法:连动式,通常用作谓语、宾语、定语,带有贬义色彩。例如,“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近义词: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 这则成语出自《汉书·郦商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成语故事】郦商曾同汉高祖刘邦在高阳一同起兵,他看刘邦很有才干,便将自己手下四千兵马交给他统率,自己却去冲锋陷阵,并屡建战功。因此,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任命他为右丞相。刘邦死后,皇权落在吕后...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