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见利忘义”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其中记载:“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典故如下:背景:秦末时期,郦商在高阳起兵并归顺刘邦,后来立下许多功劳,刘邦称帝后他担任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事件发展:刘邦死后,吕后掌握大权,并打算将刘家的天...
2. 见利忘义指的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的行为。3.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用以批评贪恋钱财、品德败坏的人。4. 见利忘义通常作为谓语、宾语或定语使用,不能读作“xiàn”,且“利”不能写作“力”,“忘”不能写作“妄”。5. 成语的近义词有“见钱眼开”和“唯利...
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见利忘国”这个成语,但确实存在“见利忘义”这一表达。“见利忘义”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这句话意在强调,当人们为了私利而背叛朋友时,即是见利忘义的表现。“见利忘义”的语法结构为连动式,常作谓语、宾语或定语,...
意思:指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出处: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原文是“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用法:连动式,通常用作谓语、宾语、定语,带有贬义色彩。例如,“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近义词: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这则成语出自《汉书·郦商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成语故事】郦商曾同汉高祖刘邦在高阳一同起兵,他看刘邦很有才干,便将自己手下四千兵马交给他统率,自己却去冲锋陷阵,并屡建战功。因此,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任命他为右丞相。刘邦死后,皇权落在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