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的成语典故

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成语“见利忘义”,指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
见利忘义的成语典故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窋(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成语“见利忘义”,指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

2016-05-1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12 16:44: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见利忘义”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其中记载:“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典故如下:背景:秦末时期,郦商在高阳起兵并归顺刘邦,后来立下许多功劳,刘邦称帝后他担任右丞相,深得朝廷器重。事件发展:刘邦死后,吕后掌握大权,并打算将刘家的天...

  •  谷艾文艺苑 成语“见利忘义”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见利忘义”的理解及历史故事如下:理解:- 基本含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道德原则或朋友情谊的人。历史故事:- 背景: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吕后死后,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

  • anonymous 3个见利忘义的例子

    成语“见利忘义”,指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 见利忘义 小鱼儿大笑道:“你说的话, 有谁会相信?就算你要将她们活活葬在这里,你也可以找别人来发动这机关, 为什麽自己要来陪葬呢?” 魏无牙淡淡道:“这只因我要亲眼瞧见她们死, 亲眼瞧见她们临死前的痛苦之态, 我还要亲眼瞧瞧她们被饿和恐惧折磨时...

  •  誉祥祥知识 见利忘义的故事

    见利忘义的故事源自汉代吕后时期的政治斗争,具体是指郦寄的行为。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解释:故事背景: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把持朝政。吕后病逝,留下遗诏任命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一门掌权后,排除异己,激起朝野内外的不满。事件经过:为了铲除吕氏家族,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决定利用郦...

  •  翡希信息咨询 见利忘义的意思是什么 见利忘义的典故

    见利忘义的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成语典故如下: 背景:秦末时期,郦商在高阳起兵并归顺刘邦,为刘邦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刘邦称帝后,郦商担任右丞相,深受朝廷器重。 事件发展:刘邦死后,吕后掌权,意图将刘家天下变为吕家天下。吕后去世后,吕家蠢蠢欲动,汉朝大臣人心惶惶。为了平息这场...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