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典故

1.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这一典故又称黄袍加身。2.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边境忽然传来了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原来是北汉联合辽国,趁着世宗柴荣新丧的时候想要灭掉后周。3. 恭帝年幼,垂帘听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只好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建议派...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典故
1.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这一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2.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边境忽然传来了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原来是北汉联合辽国,趁着世宗柴荣新丧的时候想要灭掉后周。
3. 恭帝年幼,垂帘听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只好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建议派赵匡胤出征,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
4. 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升任殿前都点检统帅全国兵马。初二点兵,初三出发,大军行进到一个叫陈桥的驿站。
5. 一晚相安无事,第二天一早,大军哗变,兵将们拥到帅府寝帐门口,高声大叫:“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天子!”
6. 兵将们冲进屋里,把一件黄袍套在赵匡胤身上。然后大军开拔,返回京城,守卫都城的石守信听闻赵匡胤返京,直接打开城门接应。
7. 这场兵变没有造成大规模的破坏和死亡,赵匡胤几乎是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8. 一般认为,这归功于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但实际上,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
9. 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赵匡胤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他的政治手段。
10. 兵变之际,赵匡胤曾数次“严敕军士,勿令剽劫”,从而保证了兵变入城时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由此赢得了民心。
11. 这与五代某些“纵兵大掠”的兵变相比,赵匡胤的“严敕军士”无疑表现出一种政治见识,使得都城人心不摇,四方自然宁谧。2024-07-07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5 18:04: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这一典故又称黄袍加身。2.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边境忽然传来了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原来是北汉联合辽国,趁着世宗柴荣新丧的时候想要灭掉后周。3. 恭帝年幼,垂帘听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只好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建议派...

  •  上海贡苒网络 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故事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这一典故又称黄袍加身。正月初一,后周显德七年,边境忽然传来辽国大举进犯的消息,北汉联合辽国,想要趁世宗柴荣新丧之际灭掉后周。七岁的恭帝继位,符太后垂帘听政,问计于宰相范质,赵匡胤被委以最高军权,升任殿前都点检。...

  • 1. **陈桥兵变**: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这个典故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以及他夺取政权的关键一步。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回师开封,轻松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元“建隆”,开始了宋朝的统治。2. **金匮之盟**: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赵光义提出了“金...

  •  宜美生活妙招 故事陈桥兵变

    3. 兵变过程: 周军行至陈桥驿时,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典故。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并胁迫周恭帝禅位。4. 事件结果: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从而建立...

  • anonymous 陈桥兵变的典故?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兵变事件,也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标志性事件。以下是关于陈桥兵变典故的详细解析:一、背景概述 时间: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地点: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主要人物:赵匡胤、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赵普等。二、事件起因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