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成语都源于檀道济的典故,最早见于《南史·檀道济传》。宋文帝病愈后,檀道济被诬陷图谋造反,最终被陷害致死,其子和部将也遭不幸。檀道济临终前的怒吼,生动描绘了他视军队为国家长城的象征,而宋文帝的后悔,揭示了失去他的军队后果严重。王家敏指出,早在檀道济的时代,军队就被比作长城,...
自毁长城 成语来源:隋末唐初·李延寿《南史·檀道济传》成语典故:檀道济是南朝刘宋的著名将领,他屡立战功,威名远播,就连北方的魏国(北魏)也对他十分惧怕,其他敌国更是对他敬畏有加。檀道济镇守寻阳(今江西九江),掌握的权力很大。然而,刘宋文帝刘义隆却因怕他功高盖主,加上一些小人从中挑...
南北朝时期,宋国大将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皇帝很不放心,在一些大臣的挑拨之下,把他骗到京城建康想除掉他。檀道济被关进大牢,两眼瞪得像火把一样,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乃坏汝万里长城!)”人们...
历史典故“自毁长城”的主人公是南北朝时期宋国的大将檀道济。背后的故事如下:1. 檀道济的功绩与威望:檀道济是南北朝时期宋国的大将,他战功赫赫,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役,并在北伐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对待俘虏宽容,获得了北方民众的民心,使得归降的人越来越多。檀道济在朝中颇具威望,是宋文帝刘义...
“道济已死,吴子不足为虑也!”十六年后,宋文帝发动第三次元嘉北伐,结果刘宋大军一败涂地,北魏军长驱直入,达到了长江北岸,此时的宋文帝刘义隆拍着石头城的城墙,感慨说到:“若是檀道济还在,又怎会到今天的地步啊!“可惜,此时,道济已死,刘宋长城已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