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足濯缨典故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成语解释】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濯足濯缨的典故】《楚辞补注》卷七〈渔父〉:...
濯足濯缨典故
  成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濯足濯缨典故,欢迎阅读。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成语解释】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
  【濯足濯缨的典故】
  《楚辞补注》卷七〈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濯足濯缨的典故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2022-08-28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7-07 20:01: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成语解释】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濯足濯缨的典故】《楚辞补注》卷七〈渔父〉:...

  •  网际超人 “濯足濯缨”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出处】:《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  绿绮窗前 非常罕见的成语及其意思5个

    濯足濯缨 zhuó zú zhuó yīng 成语典故: 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童山濯濯 tóng shān zhuó zhuó 成语典故: 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头童齿豁 tóu tóng chǐ huò 成语典故: 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 hbqthgwf 童山濯濯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

  •  灵梦zkH 濯足濯缨的同源典故

    值渔父 尘缨欲濯 孺子歌 思濯缨 净濯兰缨 渔父笑 沧浪 沧浪未濯 渔父 渔父足 濯冠巾 濯尘缨 濯我缨 濯楚臣缨 濯沧浪 濯沧浪缨 濯缨 濯足 濯发沧浪 缨濯 沧浪濯缨 解尘缨 论浊清 逢渔父 鼓枻歌 鼓枻翁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