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什么意思?退避三舍典故介绍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主动退让和回避,以避免冲突。以下是关于退避三舍典故的详细介绍:典故背景: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与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有关。重耳因宫廷政变被迫流亡国外,期间曾受到楚国的热情接待。典故内容: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半开玩笑地问重耳,如果将来他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将如何报答楚国。
退避三舍什么意思?退避三舍典故介绍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主动退让和回避,以避免冲突。以下是关于退避三舍典故的详细介绍:
典故背景: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与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有关。重耳因宫廷政变被迫流亡国外,期间曾受到楚国的热情接待。
典故内容: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半开玩笑地问重耳,如果将来他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将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道,如果将来晋楚两国交战,他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作为对楚国接待之恩的回报。这个回答让在场的楚国令尹子玉非常气愤,认为重耳过于狂妄,但楚成王并未追究。
典故意义:退避三舍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冲突或争斗中主动退让,以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它也体现了重耳的谦逊和知恩图报的品质,以及他在流亡期间所展现的智慧和谋略。
历史影响:重耳后来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并带领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退避三舍的典故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后人传颂。
2025-03-04
球球词典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8-22 01:39: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湖北倍领科技 退避三舍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成语意思

    1、退避三舍,汉语成语,拼音是tuì bì sān shè,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2、成语典故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

  • 成语释义:“退避三舍”意思是主动躲开冲突,避免矛盾的激化。在古代,“舍”是一个距离的计量单位,一舍就是三十里。因此,退避三舍就是后退九十里。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交战时,晋文公重耳为了报答楚成王对自己的恩德,命令晋军后撤九十里。典故详情:晋文公重耳在成为晋国的国君之前,经...

  •  情原者01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基本释义 退避三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成语寓意 两军交战时,一方退让,情况大致有二:一是...

  •  董冬冬37 退避三舍的故事概括

    退避三舍的故事概括如下:退避三舍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的一段经历。为了报答楚王的款待和礼遇,他承诺在将来晋楚交战时,会让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后来,在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履行了他的承诺,将军队撤退九十里。此举一方面是为了报答楚王的恩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

  •  校易搜全知道 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概括

    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概括是: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以报答恩情。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详细来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